谈谈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路演上的注意事项
2024.5.18
较普遍的问题:
第一,路演PPT普遍没讲完。
当写好脚本,并与PPT无缝对接,反复演练。要突出重点。
第二,重点不突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即原来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改名后更突出创新;因此,路演的重点应放在创新介绍上---即:(1)清晰界定并论证要解决的问题,(2)清晰说明问题解决方案(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等),(3)问题解决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例如与现有技术方案的比较分析、市场前景、成本效益、风险预控等等)。
第三,论证不力。
例如,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是真正的问题,这里的论证要注意“要聚焦问题”:要与后面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呼应,不能前面的问题描述很大很宏观,而后面的技术方案实际上只是聚焦某个细分环节,这种现象也比较多;同学们对问题的描述往往以行业痛点形式介绍,其实,行业痛点往往还不是聚焦落地的问题,所以,论证要具有针对性。总之,说话要有依据。
此外,技术的先进性或可行性的论证,例如,可以通过查新报告或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例如专利或软著等知识产权的证据;等等。
第四,一定要凸显参赛学生的工作成绩或贡献。
创新的新颖性可行性固然重要,但学生为此所做的事情或贡献的证明也一样重要,例如评分要点中的“团队维度”里第三款强调“团队与项目关系的真实性、紧密性情况”---所以陈述时要简单说明这一点的同时最好有视频图集等做支撑。
尤其要注意的事,路演时有的同学有产品而不带来现场,有数据积累、有进度成绩而不呈现,有抖音号公众号等等而不提供二维码或抖音号,有APP而不提供加入的端口,有产学研合作协议而介绍时语焉不详,等等。
总之,一定要尽可能展现自己的亮点,至于没把握难证明的什么财务指标、营销策略等可以略带而过。
此外,有的项目是往届学长或老师的项目的继续或推广,这个是可以参赛,但是,一定要说明在老师学长的基础上我们自己做了哪些新的工作---例如从老师的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与商业实施,一定不能“吃剩饭”更不能“吃馊饭”。
第五,一定要有技术生态、产品生态视野上的“聚焦点”以体现查漏补缺或渐进创新上的落地概念。
大学生创新项目一般不适宜需要大公司大平台大投入的重大创新(例如风电光电核电耦合这样的题目),能查漏补缺能渐进创新就很不错了,这样的项目更体现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的解决某具体问题的导向,应该是强链补链克服卡脖子的的落地项目,例如输液智能化,就要放在智慧医疗大系统技术生态下去设计;例如,建筑材料的人工智能选配一定要放在企业实施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生态下实施(例如与ERP结合)。
第六,一定要有场景思维。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创新项目难免幼稚这也正常,但要做到尽量具有技术实施场景的实际落地考量。例如,设计摘水果的通用机器人,那么,就要考虑到各种水果的形状、水果园的坡地、电力供应、人工成本等等落地时的各种具体情况。例如,淤泥变有机肥,就得考虑在哪里清淤、如果有重金属超标应如何处理。等等,这个不考量实施场景各种问题---如技术配套问题、落地难问题等---的情况也是较普遍的。指导老师要注意。
第七,善于包装但不虚骄包装。
例如有一个学生项目是清理河道公园湖泊杂物的项目,做了一个简陋的池塘试验,视频上看起来很low,且功能单一。学生做了事情,很好;但是,如何上个档次呢?可以做一个模拟三维仿真视频,一是搞漂亮一点、二是开发与各种场景下相应的产品或附件。再例如,有学生做旗袍非遗产品文创下了很多功夫,但始终感觉技术含量不高,艺术的数字化前沿性弱,就可以在下一步战略上提出人工智能化网上个性化定制、试穿VR呈现等概念。
第八,其他。文创周边产品的开发要尽量先打造一个类似“唐妞”一样的文化符号IP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可考虑扩展应用场景,背景介绍不要太扯---即有牛栏里关猫一样的感觉,技术概念要精准---例如本来是油水分离的技术说成是“污水处理”技术、例如本来是耳机与手杖的配合以帮助老人听力视力有障碍时的提醒服务技术、却大多在介绍耳机、耳机怎么能装得下传感器呢(实际这也反映了学生没有动手做、设计没有场景考量),团队合作答疑与精神风貌的设计,等。
总之,今天就小结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