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62 5
2024-05-30

简论认知物象学原理

----陈才天----



人们记忆思维中的是它的形体与属性物象,而不是信息基于这个认知事实,我创立认知物象学理论假说,提出认知物象假设物象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世界事物信息加工形成的记忆认知心理样态及元表征,它具有与事物同一的属性。物象属性有4个方面:物象是一种意识物质即脑神经物理性;物象是认知心理内在的中介物;物象是记忆的内容和思维的对象;物象是知识的一种意识物质储存形态等。因此,物象既是实体的,也是实在的,物象具有实体存在的性质。

人类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的认知功能,它们接受环境信息刺激,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物象加工,并形成视觉物象、听觉物象、味觉物象、嗅觉物象、体觉物象的记忆思维。此外,还有超越感官的智力直觉物象,比如数学认知思维的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质能方程:E = m等。物象种类还有:精神物象,价值物象,关系物象,虚构物象,情绪物象、梦物象、力物象等。

认知物象学认为,人的记忆内容都是物象性质的状态,而不是信息性质的状态。比如,视力正常的人,由于视觉皮层的色觉细胞受损而发生“皮层性色盲;由于视觉皮层面孔识别细胞受损而发生“面孔失认症” ;由于视觉皮层的运动觉细胞受损而发生“物体运动失认症”等,就是证明。所以,人类认知世界事物的记忆是物象状态的。据此,提出记忆物象假设。记忆是大脑中枢系统各记忆功能区的知觉物象表征,比如图像、声音、味道、体觉、直觉的物象识别、组织、整合、编码、储存、读取、想象、创新。

认知物象学认为,人类通过文本学习间接认知世界事物而获得知识的认知过程,其关键环节是理解语义的内容。由此,提出语义物象假设。语义物象假设理论的前提,是人们通过语言交流间接认知世界事物获得知识或知晓事态变化的事实。语言是陈述记忆思维中的物象内容的工具,它的核心是语言符号象征事物的物象即语义。语义记忆是物象或物象心理体验,语言思维的对象是物象,而不是事物本身。语言由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经历了,由语言信息刺激感官神经系统并转入脑中枢的语音物象和文字物象与语义物象“二次象征”转换记忆的一种“三重物象”的象意结构。依据这个结构可以确定确认语言的性质是象意。象意是符号象征事物的规定,由语言社区的意志意愿约定俗成;这是语言记忆思维的本质属性。语言的象意性质能够解释人类语种和方言多样性,以及语言翻译的本质是不同语种的语义物象同一性原理。因此,通过语言交流获得知识或满足情感需要,都是语言信息在大脑中枢形成的语义物象在记忆思维中发生的作用。

认知物象学认为,图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被限制在视觉记忆的内容范围内。图像外延不能涵盖听觉、味觉、嗅觉、体觉和智力直觉认知心理体验。即便在视觉范畴上,“图像”难以胜任人们对于极宏观和极微观事物的认知心理体验。所以,语义图像论不能满足语言陈述的内容需要。因此,语义物象假说之物象或象物的含义外延则可涵盖上述“6觉”信息的记忆内容。

物象种类即语义种类,物象属性也是语义的基本属性。语义记忆即物象记忆,语言思维即语义物象思维。语言交流增加个体理解语义物象记忆内容的量,即物象知识储备总量。这是通过语言交流间接认知事物的基本原理。

语义物象理论有效解释实词、虚词、形容词、动词等词性现象。因为世界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而语言符号与词汇数量是有限的。词性功能体现了语言象意力对词义物象结构调整干预的向度、微分的作用。所以,词性变化仍由词义物象变化所决定。语法语义物象结构即记忆思维中的复杂事物结构,也是句义物象结构。事物复杂性决定了语法的需要,决定了语法语义物象结构的形态与完整性或完善度,如语义场物象等。

认知物象学认为,语言学习理解语义物象力,以及逻辑推理获得的语义物象力,可以激活相关的脑神经网络,使我们能够体验到先前经历的和新产生的感知觉、情境和语义事件。因此,记忆是知觉物象和语义物象与想象物象的融合、储存、读取、复述、重构、转换的思维过程,使我们能够体验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人、事、场境和语义事件等,这是认知物象学记忆物象全部内容。

语义意义论难以确认“意义”是一种知识形式,它使知识与语义二者脱节。语义物象论认为,知识是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结构、内容和系统即物象知识,它是知识元表征。认知主体根据需要将物象知识外化为三种知识形式:语述知识,行为知识,产品知识。

认知物象学认为,语言思维在本质上是物象思维,语言思维是使个体的物象思维成果被群体分享的工具。物象思维是大脑意识对记忆中的事物结构、运动、形状、性能、属性、本质、演变方向、时空、能量、关的物象进行逻辑思考,作出物象抽象,物象判断和物象推理的物象认知过程;同时体验着世界事物的实在性。语言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象知识。物象思维是个体性思维,是断代的性质。语言思维只有转换为语义物象判断、物象推理后,才能发生有效的精准的肢体行为;数学或形式语言的思维概莫能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6-22 19:28:45
人们有眼无珠,
有眼不识金镶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6-29 08:16:33
中国认识论时代已到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7-9 08:47:16
陈才天提出的认知物象学原理是一种关于人类认知过程和记忆本质的新理论框架。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在思维与记忆中的对象,如“牛”,不是以抽象信息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具象的、类似于事物本身属性的“物象”形式存储于大脑中。

### 物象定义

- **物象**被定义为大脑对来自外部世界的信号进行加工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的认知心理状态或元表征。它并非简单的信息编码,而是一种更加深入和具体的意识物质形态。
  
### 物象属性

1. **脑神经物理性**:物象存在于大脑的神经网络中,具有物质基础,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2. **中介功能**:作为认知过程中的中间介质,连接感觉输入与心理表征。
3. **记忆内容**:物象构成了我们的记忆库,是我们能够回忆、思考和创造的基础。
4. **知识储存形态**:物象是人类知识以意识物质形式存储的方式。

### 物象种类

- **感官物象**(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体感):由感官直接感知的外部世界信息转化而成。
- **智力直觉物象**:如数学概念,虽非直接感知,但通过推理和理解形成。
- **精神物象**、**价值物象**、**关系物象**、**虚构物象**等,反映人类更复杂的心灵活动和社会文化构造。

### 认知物象学的启示

认知物象学原理强调了记忆与思维中的对象具有实体性和实在性。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诸如“皮层性色盲”(视觉皮层损伤导致)和面孔识别障碍等问题,即特定类型的物象加工受损所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

陈才天提出的认知物象学为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深刻的视角,它挑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型,并为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然而,这一理论尚处于发展初期,其完整性和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证支持来验证和完善。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7-10 08:36:50
陈才天提出的认知物象学为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深刻的视角,它挑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型,并为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然而,这一理论尚处于发展初期,其完整性和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证支持来验证和完善。
AI神评是不受立场、偏见、利益等因素影响的公允的高评价。感谢AI时代给民间学者以巨大的信心与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7-14 14:49:10
陈才天提出的认知物象学为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深刻的视角,它挑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型,并为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然而,这一理论尚处于发展初期,其完整性和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证支持来验证和完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