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不少大学生做过学术性的比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等。而我,整个大三,就做了3个月的挑战杯,1个月的数据挖掘挑战赛,1个月的统计建模大赛,还有最近刚刚忙完数学建模大赛。做了不少这么学术论文比赛,不经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些比赛的?或者又是怎样看待学术论文的? 这些比赛的初衷应该是针对学术论文的练习和学习,无疑也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我也不只一次地思考过做这些东西的意义何在?做它们的价值何在?如为学习,那我们又从这些比赛中学到了什么呢?话说美国数学建模赛,却有90%的中国人参加,其意不在数模不在学术,而在出国;再看统计建模获一等奖的个别两篇论文,固然模型牛逼,但有无老师参与指点就不说了,而且获奖之学校几乎全为二流学校,不懂…… 如只为练习之用,那学术比赛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结束!除了练习,我最想探讨的是做出的这些东西的实际价值在哪里?如不论价值,论从中学到的学术方法和精神,又有多少?我总觉得,真正的高手是很少在这些比赛的获奖名单里的。
现在有很多论文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宏观什么的,计量什么的,个人最看不起它们的价值。况且其宏观数据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可笑了。高校之论文,多少给人一些学术腐败和浮云的感觉。
外企中的市场咨询公司,它们做出的东西,我一直觉得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如麦肯锡、尼尔森,它们对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吧,也许我可以把它作为我未来的职业选择。
对于那些有研究热情,想做项目,想与数据打交道的学生,什么才是他们好的向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