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浙江海宁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结果
——看百姓的无助、企业的可恨和ZF的可爱
 
http://news.sohu.com/20110917/n319691042.shtml
2011年9月15日晚7时许,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500余名群众聚集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后部分人员冲入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将停放在公司内的8辆汽车掀翻,造成部分办公用品及财物受损。事件发生后,嘉兴及海宁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经公安等部门迅速果断处置,现场秩序得到控制,晚11时30分,围观群众被劝散。16日晚8时30分,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仍有数百人聚集围观,因劝说无效,公安部门进行清场,少数群众损坏警车4辆,至晚上10时,围观人员散去。
缘起今天上午,一位名为“夢幻时空”的网友在新蓝网BOBO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帖子,内容是:“在浙江海宁袁花镇的红晓村,有一家晶科能源公司排放污水、有害气体,附近运河遭到严重污染,导致红晓村的村民中31人患上癌症,6人患白血病,而红晓村总共人口仅为3300人……村民们人心惶惶……”
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新闻007》记者张俊和赵挺前往当地采访,但采访受到层层阻扰,而且机器被砸,磁带被抽出,浙江晶科能源公司的保安人员还殴打记者致伤。
背景: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是拥有领先光伏技术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06年12月,注册资金2.9亿美元,目前共有员工8800余人,总占地面积3900余亩。公司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发电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生产基地位于江西上饶和浙江海宁,在上海设有全球营销中心,并在德国、荷兰、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设有子公司、办事处。晶科能源仅用四年时间,实现了硅片、电池片、组件生产的规模整合,并于2010年5月14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光伏产业中,硅的生产过程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国的硅产量占了全世界的40%多,但95%用于出口,本国并不能享用这种清洁能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曾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制造环节和能源消耗环节在国内,使用环节和节约环节在国外。郎咸平说:中国把绿色产品出口,保护了国外的环境,却把污染全部留在国内。
 
这种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很常见、不奇怪。可是当地ZF居然作出了这样的处理结果:
警方抓了违法排污的企业里面三个保安,说他们殴打记者。三个保安接受采访时说:我错了,不懂事,不应该(言下之意是自身行为失当,不是别人指使的)。
警方抓了20多个群众,说他们闹事,造成部分办公用品及财物受损。
对违法排污的企业仅仅说罚了47万(企业听到这样判罚的会再次高兴得疯掉),暂时停产整顿(可以预期的是用不了多久,风波过了又会重新卷土重来)。没有任何企业领导为此承担责任!而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社会损害又何止千万、亿万! 
这就是我们可怜、无助的老百姓(保安、村民、群众都是)!
这就是我们可憎、可恨的排污企业!
这就是我们可爱、无能的当地ZF!
 
请有良心的中国人帮忙转发。转得越多,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就越有保障!否则迟早大家都会在日趋严重的污染中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