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重点依托先进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以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依靠技术创新发挥主导作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为核心,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等特征。
根据经济学常识,生产力的三要素是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和劳动对象。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五要素是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及其它。
所以,尽管新质生产力的测算是当前的实证难点(周密、李东宇,2024),这也被学界所公认。但是,还是可以进行较为科学系统的指标构建和测算研究(参见图片),虽然学界对指标体系构建尚未有统一意见。
从CSSCI来源期刊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组作者测算出省级面板数据结果:
[1]韩文龙, 张瑞生, 赵峰.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6):5-25.
[2]任新宇,吴艳,伍喆.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3):27-34.
[3]王 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1):31-47.
[4]董庆前.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及收敛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24(8):178-188.
原始数据来源:测算新质生产力的各项原始数据通过查找《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及经济统计年鉴,对相应指标提取下载,采用VBA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再批量匹配并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法等通常处理。 以上四篇主要文献均是依靠熵权法进行测算,为了避免主观赋权(赋值法)与多指标数据重叠问题,此处也运用熵值法对每个指标实施权重赋值,进而得出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
所测算的数据结果及趋势与任新宇(2024)、韩文龙(2024)及王 珏(2024)三位学者基本一致或相近,请广大学子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