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布《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经过数据对比研究,这次的规划主要集中在农业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提升上面,其他地方没有什么看点。
以下是我整理过的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目标数据对比。数据来源《规划》原文、wind和新闻资料。
《规划》中,主要的看点集中在以下三点:
1.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释义: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该项指标在“十一五”期间提升了0.05,在“十二五”规划中目标提升0.03。该项指标主要设计:泵、管道、节水灌溉设备、膜材料等。
今年7月7日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了加强加速农田水利建设,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如果以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2.7万亿计算,那么意味着将有2700亿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2. 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程度
根据《农机工业发展规划》的数据,农机工业到2015年要实现总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出口贸易额将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
3. 农药用量《规划》倡导规模化、集中化、高效率的防止措施,将导致农药使用量下降20%。由于农药制剂产业进入门槛低、监管力度不足、市场分散以及农民认识能力有限等原因,大量不规范企业进入并扰乱了农药终端市场。目前,我国农药制剂加工企业 2500 多家,呈现多、小、散、乱的特征。前10大企业原药总产量占比仅在20%左右,产值也仅在30%左右。未来市场出现整合的局面。销售渠道广、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