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跃式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是,高速的发展仍然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基尼系数的过高,即贫富差距持续拉大。这是经济改革初期所意想不到的事情。但问题确确实实出现了。那就要求我们考虑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的办法。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的人控制了中国40%多得财富,也就是说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即99%只拥有一半多一点的财富。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不得不让人深刻反思。这与邓小平说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显然背道而驰。我感觉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现行商品经济并没有形成完全的竞争机制。一是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平等,大部分国有即民众的资源为国有企业所占据,但国有企业利用这些资源所生成的利润也并没有将其返还给民众,造成国有企业内部成员福利待遇极高,而民众并未享受到这些利润福利。而且,民众仍然是纳税人主体,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在用之于民这一主要环节上政府做的并不好,抛却官僚机构庞大从政人员腐败问题不谈,政府在利用财政方面又有很大一部分扶持了国有企业,而私有企业并未享受到这一待遇。这就造成了民有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匮乏,生产成本过高。并且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股份制又极大的造成了这一不平等的加剧。造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过度高收入。当然,并非所有国有企业都是如此,但大部分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肯定都是这样。国有本应是全民所有,但是显然现在形成了国有即国家所有,国家即政府从政人员所有,国有即官有企业。官有即使一种极大的不平等。也正是这种畸形的经济体制造成社会财富流向不均匀。二是国进民退。中国绝大部分民众的收入的增长比不过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更严重的是赶不上通胀增长的趋势,无形中造成民众收入储蓄的缩水。所以要靠财政的补贴,但是财政政策在这方面没有跟上这一环节。三是在建设方面泛滥,有很多地方政府靠拆了建建了拆来促进GDP的增长,这不仅消耗了民力也没能形成民众财富的积累,民众的收入在流通环节已被消耗殆尽,没能形成长久的财富积累机制。土地政策也不合理,地方政府买卖民众的土地来获得财政收入,民众不仅没享受到财政收入带来的福利而却成了土地高成本的负担着。
所以现在政府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贫富差距的拉大必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更好的促进当前经济的民主化公平化进程才是当务之急。
本文写的匆忙也并未加以修改,有不到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