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vagabond在2005-2-19 19:08:00的发言:
课题很重要,作者也确实用了心思,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不过,恕我直言,我建议作者先选几个较小的课题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我国目前的情况就是既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这是立论的前提。政府和国民必须有在两代人的时间里有很大一批人无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甚至为之牺牲的心理准备,政府和学者还得联合进行制度准备。这里不能夹杂感情。没有人刻意为恶,或者天性善良,这是研讨的起点。钱从哪里来是另一个要点。杀富济贫只会令失业率更高。其次,近年来中央税收大幅度增长,客观上已经起到了作者所说的消除社会弊病和收入差距的作用,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两年社会矛盾更加激烈,为什么?这届领导人还特别强调亲民呢。比如说我是不主张取消农业税的,因为农民负担重在“费”而非“税”,最重要的是农民人均负担到底能减少多少呢?一百多元。我记得朱总理说全国这部分税收是600亿元。那么,就要有定量分析,看看集中使用是否更有利(包括如何集中使用)。全国一年因生育而致死致病的有多少?为什么无证行医屡禁不止?确保农村妇女至少一胎生育免费要多少钱?最后,要立足于设计制度,事实上与多数人的直觉相反,贫困人口得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最多,但效用最差,如果我们不能指望官员素质提高,那么就要靠合适的方法。日本曾在中国向乡村提供过援助,参加试验的村庄提出计划,然后他们根据计划逐年拨款。这篇文章见于《南方周末》。不知道作者是否看过。我以为很有意思。试验成功的地方是“能人经济”,这是中国的悲哀,因为我们只能指望能人和善人救国。
 你叫别人进行分析,可是如你所反问的那样几个问题容易回答吗??贫困人口得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最多吗?(首先转移支付占了财政支出中多大的比重哟??微不足道的比重下,全部财政转移支出都拿去给贫困人口也是最多吗?) 
后面的要进行制度设计,你说该让谁去设计?让“德高望重”的人去设计吗?听过“七个人分粥”的故事吧,你能保证能人不是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吗? 
所以你说的试验成功的地方是“能人经济”,最好要加上一句,这些“能人”的道德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