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内地股市行情如羸弱的病人,“一天不如一天”,初步统计,A股总市值目前已较去年末缩水3万亿元。而尽管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破发潮”,股市IPO依然“健步如飞”,今年以来发行新股已达226只,融资金额和数量再夺全球榜首。上周,下半年重磅大盘股中国水电即将上市的消息又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上证指数拖向2400点低点。
股民揶揄,中国股市进入了“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但也有人表示,这正表明A股走向市场化。那么,A股需要计划生育吗?
■ 股民心声
“A股生病股民买单”
秦女士(炒股7、8年,资金量100万)
三、四年前,我随便买哪只股票都赚钱;2年前,我买大盘股,买大家都看好的绩优股也会赚;1年前,由于我资金量大了,打打新股,也赚得不错;今年我不看盘了,只是每周跟朋友在大户室里聊聊天、打打牌,因为根本不赚钱。
也许是A股生病了,也许是制度上的问题,但最终由股民来买单了。
只看表面现象的话,在国外成熟的股市里,每当股市低迷的时候,新股发行就会大量减少,因为卖方觉得此时市场估值过低不划算。那么,A股市场为何能违背市场规律,“越穷越生”,将新股发行进行到底呢?难道就为了高市盈率发行,便于圈钱吗?
“总会‘生’到养活不了”
谷先生(炒股5年,资金量50万)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说法很形象,对于股民来说,尤其向我一样资金量才几十万的小股民来说,市场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不重要,股民追求的是落袋为安,兜里赚了多少钱才重要。
但是小股民无法阻止,也无法改变现在的游戏规则,唯一能做的就是熟视无睹,总有生到市场无法养活的那一天,到时自然就不会再生啦!
现在只能憋住最后一口气,相信曙光就在面前。
■ 业界说法
“这是一个制度上的缺陷”
曹先生(某券商研究所高层)
中国的股市历来都在扮演着一个由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的功能,广大的股民为中国股市的繁荣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即便是现在市场行情差,投资者心态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在追求新股的发行速度和发行量。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值得所有人深思。
在市场承受力已经濒临危机的时候,新股发行速度应该降下来,这样就不会导致社会资本被悄然蒸发。我觉得对于股民来说,在目前的股市行情下,一个企业早一点、晚一点上市,根本不要紧。
“供大于求必然引发下跌”
刘景德(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新股发行不同阶段的影响不同。在牛市的行情下,新股发行不但不会拖累股市上行,反而会被市场解读成利好。但对于熊市来说,过快的新股发行节奏对于市场影响就会比较大。
股市上涨下跌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必然会引发下跌。
2005年股改前,股市流通市值仅2万亿元左右;2009年初,流通市值也仅5万亿元,但现在达到了20万亿元。
2007年秋,股市流通市值9万多亿元,股民保证金有3.2万亿元,当时出现了6124点的大牛市。而现在流通市值达20万亿元,为当时的2.22倍;股市保证金只有1.3万亿元,只有当时的40%。如此悬殊的供大于求,决定了股市连年初的2850点都站不住,加之外围环境、股市融资、自身政策问题导致一直跌到目前的2450点仍未完成探底。
■ 学者观点
“监管层追求伪市场化”
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股市“越生越穷”的怪圈并非偶然。现在中国股市有两个“熊(雄)”,一个是“融资雄”,融资额度,速度能算上世界第一;另一个是“走势熊”,去年美国股市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行情,但中国股市跌幅仅次于希腊,在全球股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今年八九个月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13%,与俄罗斯、希腊并列排在全球股市最后。
从影响股市的因素来看,国际环境与我们无关,应该国外坏,国内好。但现在是国外感冒,我们吃药。从宏观经济面来看,国内经济要好于很多国际发达国家。经济没问题,公司质量也不差,究竟差在哪里,我觉得股市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的股市监管层的指导思想是:怕涨不怕跌。股市涨了,开始宣传注意风险。股市跌了,反而看不到领导去听取意见。从创业板的泡沫问题就可以看出监管层追求伪繁荣、伪市场化。创业板目前有264家上市企业,平均每家企业融资7.5亿,一共从市场抽血1900多亿,大大超出预期,但同时创业板的发行审核中的核准制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市场化。这样的结果是,创业板上市把钱留给了保荐人和大股东,把权留给了监管层,只有风险留给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
资本市场的信心从好的制度中来,A股股市好坏与监管政策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目前的市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值得监管者反思。
■ 网友“微”观
“股市需要计划生育”
@湖北小猎宝宝:中国股市要实行计划生育了,否则股民们会民不聊生,一个中国水电如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已到崩溃边缘的A股,屡创新低。
@海南榴莲:中国股市的优点:1、支持了国家建设。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中国股市绝对安全,不会退市。3、公司上市制造亿万富翁,不像炒股那么辛苦。4、的确一部分人先行富裕起来了,比如基金公司不管盈亏,薪酬很高,公司年会五星级酒店召开。缺点:没实行计划生育,越穷越生。(新京报)
新股不管死活都要发 四季度成IPO冲刺期
此前有“年内最大IPO”之称的中国水电最新公告称,公司将拟发行量缩减至30亿股,发行价确定为4.8元/股,如此一来,其总融资额将下降至144亿元,较原先定下的173亿元目标整整低了29亿元。上述消息对资金匮乏的A股市场来说本来应该算是一个利好,但遗憾的是又有大盘股要来圈钱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其回归A股上市之旅正式启动,公司拟发行35亿A股,募资不超过200亿。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中国水电、陕西煤业、中交股份三只大盘股将轮番考验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四季度加速扩容的态势已经相当明显,如果年底前不引入具有相当实力的增量资金入市,二级市场资金面将不堪重负,进而加剧市场下跌。
中国水电调低融资额 中交股份回归
中交股份拟发行35亿A股,募资不超过200亿元。如此一来,从初步的拟募集资金额看,中交股份已经超越中国水电,成为截止目前的“年内最大IPO”。应该说,这一早在2006年已经登陆香港的中字头大盘股回归A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但公司抢在目前这样一个市场信心极度脆弱的时点回归内地股市,其速度和融资规模还是大大出乎市场预料。
周末期间,IPO方面也有“好消息”传来。中国水电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发行量缩减至30亿股,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上发行数量不超过15亿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50%。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水电原计划发行不超过35亿股,网上网下各发行不超过17.5亿股。按最新的发行价和股本计算,中国水电本次IPO的融资额为144亿元,低于募投项目预计需要的173亿元。中国水电计划将募集资金将投向工程施工设备采购项目、柬埔寨甘再水电站BOT项目、甘肃酒泉干河口风电项目、四川毛尔盖水电站项目、四川成简快速路BT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中交股份A股IPO和吸收合并路桥建设同步进行。根据《合并协议》及相关决议,中交股份合并路桥建设,路桥建设因合并注销,路桥建设的全体股东(中交股份及其四家全资子公司除外)及现金选择权提供方按换股比例取得中交股份。如行使现金选择权,可按12.31元/股的价格将股票换成现金;另一选择是将路桥建设以14.53元/股的价格转换成等值中交股份发行的A股股票。
四季度成IPO冲刺期 资金面堪忧
证券界资深人士指出,从目前的局面看,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IPO新股密集发行的趋势已经相当清晰。“从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的融资总额看,A股市场的‘贡献’不算突出,从完成监管部门年初预定规划的角度看,四季度的IPO无论是数量还是‘重量’,都势必会大干快上”,一位深谙政策调节进度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据悉,从投行的角度来说,赶在年底前把积压的IPO项目完成,可以防止因为时间节点和财务报表的不匹配而增加无谓的文字工作,这一需求也与四季度加快融资节奏的政策趋势相契合。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未来需要承接的,恐怕远非中国水电、陕西煤业、中交股份三只大盘股这么简单。而二级市场,自然也只能在资金面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负重前行。(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