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79 1
2011-09-27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韩哲

  注会考题泄露还没调查出个子丑寅卯,一级建造师的考题又被指泄露。对于我们这个考试大国,考题泄密似乎是一件不停歇上演的“猫抓老鼠”游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但这种需求必须是合法的,否则白粉的需求也很大。现在,围绕着考试经济,合法的、擦边的、不合法的都有。各种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仅让考试成为主办机构的摇钱树,也让泄题成为一门生意经。泄题时有发生,一些保管员和监考老师监守自盗,不过是偶发之作、个体作弊,流毒有限,无法撼动整个社会对于考试的信任度。我们担心的是,一个由泄题人、掮客、枪手以及各类培训班所粘合成的利益链条,将非法的勾当组织化、集团化,而且隐于幕后,天知地知我们不知。


  早些年的考研培训市场,出了几位“大师”,极擅长押题,并以此为噱头招揽生意,一时也是洛阳纸贵。谁也不傻,知道押题这种事跟掷骰子一样没谱,押得准不过是有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门路而已。而注会考试在两三年前也曾被媒体质疑考题泄露,因为有考生反映,一家考前培训学校的学员内部材料与考题多有“雷同”,不过,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了。像近日的注会考试,不仅考题泄露了,甚至连考生信息都一并泄露了出去,能够通过短信进行精确提醒,这就不是堡垒外的人所能做到的了。

  随着这些年考题泄密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思考,是否是制度上的某些漏洞被有些人利用,比如各类培训班对命题组专家的公关,有没有超过正常意义呢?谁来监管这些命题组专家呢?如果命题组专家这边被培训班打开了缺口,他们随便努一努嘴,考题在源头上就可能失密了。还有很多我们根本无从知晓的手段和谱系,如今考题泄密范围越来越大,断不是几个蟊贼几个枪手就能够上演的。《庄子》里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为了对付撬箱开柜翻口袋的小偷,人们做的防范准备无外乎是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可是一旦大盗来了,其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还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从中我们须明白,制度一定要对准大盗,能够制约大盗,而不是忙着对付那些小偷。真正影响社会信心的往往是那些大盗。具体到考题泄露,我们需要以此为契机,查找出到底是哪块制度出了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考题这样真正的国家秘密看不住,自定义的国家秘密倒是捂得严丝合缝。比如据媒体报道,河北省馆陶县任命了一位29岁的代县长,可当群众想要了解其简历时,却发现县ZF网站只能看到其他副县长信息。县ZF工作人员答复说:县长的简历是机密,不便对外公开。这样的国家秘密当然是被偷换概念。如果两者换一下位,该是多么理想的一个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27 13:34:35
这样的社会,只能是这个样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