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重点整理
一
1 发热的临床分度(腋温)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超高热:41℃
2 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高热期:产热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平衡;体温下降期:散
热大于产热
3 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稽留热:39℃~40℃以上,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39℃以上,24 小时内波动超过 2 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感染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回归热:见于霍奇金病
波状热:见于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4 常见疼痛原因
名称 部位 疼痛性质 诱因
心绞痛 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 压榨性并有窒息感 劳累情绪紧张等诱发,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可缓解
心肌梗死 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 剧烈向左肩及左臂内
侧放射
5 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类型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
6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