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期待上市(1)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版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其中的佼佼者,其发展势头与一些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些银行在成功引入外资之后,正积极探索上市之路,以此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版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其中的佼佼者,其发展势头与一些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些银行在成功引入外资之后,正积极探索上市之路,以此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难题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10年来,完成了遏止城市信用社系统风险的历史使命,初步实现了从“可生存”向“可发展”阶段的转变,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增加、规模上进一步壮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而且基本搭建起了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框架,在资本约束与补充、联合与重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开拓与创新等各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地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了“立足地方、立足市民、立足中小”的经营特色,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区域经济等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5年末,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18家。
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一轮大规模增资扩股,抵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在此过程中,许多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12月16日,银监会批准上海银行设立宁波分行,城市商业银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同月28日,徽商银行正式亮相,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重组宣告成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群体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一只生力军,在各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监管环境日趋刚性、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态势和特点将是挑战重重,影响和制约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障碍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约束。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城市商业银行为53家,尚不到全国城商行总数的一半。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则更为突出。2005年底,11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2.7%。毫不夸张地说,资本充足率问题成为城商行发展的“硬约束”。
(2)地域限制。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当然,从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和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是必要的。但是近几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地域限制的弊端主要在于: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等等。
(3)不良资产。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资产置换、增资扩股、利润消化等方式,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历史包袱有所缓解,但还远不容乐观。从某种程度上讲,在监管当局严格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要求的情况下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上市的重要意义
应对城商行目前一系列困境的措施之一即上市。上市对城商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产规模的扩张以及资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资本充足率持续不足并需要持续补充的状况,而发行上市是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建立持续补充资本机制的有效途径和便捷手段。
可以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通过发行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将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并完善适应本行现实和战略发展要求的公司治理架构,并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体系,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同时,管理层可以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畅通的信息披露机制,接受多元化投资者的有效监督,树立上市公众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以优化股本结构。良好的股本结构是支撑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固基石,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运作及提高经营效益。城市商业银行未来股权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就是要满足未来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发行上市将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起良好的股权调整机制。
可以迅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展经营空间。对于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而言,资金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同样,充足的资本金是商业银行拓展经营空间、实现规模经济、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基本保障。而发行上市正是为商业银行做强、做大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通过发行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动态考虑资本金与资产规模扩张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在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新设机构、并购等方式,坚持地缘性发展原则,突破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区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经营,在走出本城市的基础上,首选在省内的经济发达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继而辐射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