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37 5
2011-09-30


快乐(happiness)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也是人生活的终极目标。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但是,社会中的人为什么会常不乐呢。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去深思。对我们而言,不乐确实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常态,物质水平提高了,我们却不快乐了。这难道不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异化么?进一步,我们为何不快乐呢?或许能成为我们候选的答案有很多。但是有一个却经常为我们所忽略却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人不快乐是源于与他人的竞争与攀比。
不快乐的根源不在于孤立的自己,而在于与他人联系的自己。我认为,周围的其他人的快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快乐,影响我们本来的主观效用。别人的成功或许给我们带来了压力,让我们所获得的一点点成就感瞬间便成为压力。人既然是社会中的人,就不可能对他人的得失无动于衷,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与别人攀比、竞争。人在生活中经常感觉到身心疲惫,我们反问,究竟多少来自于我们与周围的较劲呢,或许是绝大部分。毋容置疑的是,每个人都有欲望,而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正是这无限的欲望促使我们去追逐有限的利益与资源。这种欲望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与别人在生活、工作中等各方面进行比拼(PK)。但比拼的是相对量的多少以及相对位次的变化。我们不会因为我得到多少分数、多少奖金以及多少营业额而沾沾自喜,我们在意的是身边的他们得到了多少。他人的获得对我们的效用影响很大。即使我们得到的绝对量很大,但是与他人相比还差的远,我们依然会不满足、不快乐。由此,我认为人的精神压力,人的主观满足感的减少是来自于周围的竞争环境。试想计划经济时期,处于没有竞争氛围中的人们尽管所得到的物质量并不多,但是他们却相对满足。或许说明的就是竞争对人类快乐的影响。
从现实世界来看,竞争无处不在,引起人们不快乐的场景很多。无论是在ZF部门、企业还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除了极个别安于现状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处于这种与别人竞争的不快乐的氛围中。“我应该比别人做的好”的理念始终促使与别人竞争,物质上所获得的快乐或满足感已经被精神追求的压力带来的负效用所抵消大半,所以人总是感觉自己不快乐。看看幼儿园的孩童或许能让我们更加领悟这个道理。幼儿园的小朋友为什么能成长的如此快乐呢?答曰:他们不懂得竞争,很少去攀比。即使有时候产生的攀比心理,但是在他们的心灵里这并不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孩童的快乐更多的是源于自身的主观满足感,较少的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他们因得到自己想吃的东西就快乐,否则就会不高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进入上学阶段,竞争的压力开始产生,他就会时刻想的是如何比别人在某一方面强,比如拼爹,拼名牌等等。还有相对正常的一点的现象但反映的问题却是同出一辙的现象就是拼考试成绩的排名。在进行各方面比拼的过程中,如果不如别人,他就会沮丧,如胜出则洋洋得意。典型的例子是,老师一般不会因学生成绩的绝对分数表扬学生,而只看中的是学生相对排名以及相对位次的变化。由此看来,主观效用的获得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还要取决于周围的人的表现。那是不是意味着在某一方面都比别人强的人就能很快乐呢。很遗憾的是,他也不一定快乐。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全方位的。世界首富或许因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如一般平民而产生“羡慕嫉妒恨”,或许看到一个清贫白发老人的“四世同堂”而羡慕不已。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人能得到十足的快乐。他的快乐与效用函数中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正如前所述,这可能源于竞争与攀比。当然,人们不快乐却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竞争这个“无形”机制。竞争机制本没错,我们用一种不该有的心态把他用错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应该有怜悯、同情之心。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自身的乐与忧与天下人的乐与忧息息相关,除非我们是冷血动物。所以,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窗外事”时刻萦绕在我们的心里。从每天的新闻报道里,总会有一些“窗外事”让我们痛心疾首,愤世嫉俗。有谁不会为“药家鑫案”中的恶行而愤慨,有谁不会为“温甬高铁事故”的遇难者表示哀伤。有谁不会为“暴力拆迁”的ZF行为表示我们的不满。让我们愤慨的事情数也数不清楚,难道这些不会对我们产生负效用么。我想,对正常人来讲只是负效用的程度不同罢了。这就说明外界社会确实影响了我们的快乐。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为了防止自己快乐的减少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不能。试想,如果我们是某个事件的受害者,社会上的其他人都对我们持冷漠的态度,不表示出一定的同情,那么我们肯定会心灵上无比哀伤,会因别人的冷血而抑郁、不解,由此产生的负效用是极大的。
事实上,增加自己的快乐与减少别人的痛苦不是一个零和博弈,也不是一个两难选择。在既有的成就下,增加自己的快乐就是要用好的心态去参与竞争,提升自己,而不是刻意的攀比。我们在意的不是一定要当第一或比别人强,而是看到底我付出了多少,我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只要我们所做的对社会价值,我们理应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的民工等弱势阶层尽管为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不光是别人看不起,而且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这种心态不得不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异化心态。我想说的是你有理由为此而快乐,别人没有理由轻视你。同时,给别人多一点的尊重与关爱,给弱势群体多一点同情与关怀。或许只是一个微笑,一个招呼,一个手势,整个社会上的快乐就会多起来,尽管我们并达不到社会幸福感的帕累托最优,但是我能做到的是社会幸福与快乐的帕累托改进,因此,正视自己,重视他人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一点生活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30 19:53:40
建议LZ排个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30 19:59:05
没有好的社会环境,谈何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30 20:11:59
乐由心生
想快乐,先修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30 20:32:00
快乐不快乐,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所以大家都要调整好心态,那么常乐就不是不可能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30 20:40:24
知足常乐 谁都知道 但能做到又有几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