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趁少年时 十一长假新书、好书推荐(3)
社科类
《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许倬云讲演录》
许倬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929.00元
如果知识分子不具备社会良心,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发挥知识的潜能,他们就成为科技世界内的新“婆罗门”。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母校台湾大学的讲演和讲学的结集。
《徐铸成新闻评论集》
徐铸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0938.00元
本书由贺越明(作者学生,现任澳门商讯杂志社社长)编,经作者审定。主要内容分为作者1949年前在《大公报》和《文汇报》的六个不同时期担任主笔时写的 社论190篇;有作者撰写的前言和贺越明撰写的编后絮语。上述版本中,有部分重要文章未收入。如刊于1946年1月25日《文汇报》的社论《文汇报的精神》,文汇报史研究者郑重先生(《风雨文汇》一书作者)认为 这篇文章是《文汇报》的“定盘之作”。参加《大公报》和《文汇报》的编辑,是作者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两报主持笔政期间,撰写的大量社论和评论,既是作者自身思想观点的表达,又是两报 政治立场的表现,也是“文人论政”的重要实践。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储安平等都有此类文集问世,研究这些对于研究两报的历史,中国新闻史和近代史都有 重大意义。同时还可供后人学习,也是对作者最好的纪念。
《网络至死》
作者:弗兰克·施尔玛赫
版本:龙门书局2011年8月
定价:28.00元
“娱乐至死”后,现在的社会现实,说“网络至死”一点也不过分,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那些“微博控”了吧。网络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如何找回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该思考。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
(美)莱因霍尔德·尼布尔 著 赵秀福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在书中揭示了把人类福祉作为目标的光明之子在实践中的幼稚和危险,警示人们提防黑暗之子对光明之子的理想的利用。
《中国未来30年》
吴敬琏等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国内外17位知名学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把脉,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贸易、农业等方面,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