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著作浩如烟海,许多著作都是洋洋几十万言,如何选择书目,如何撰写介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编者们本身的教学与学习经验,本书的编写确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选择的范围。经济学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选题的范围确定为“广义”的经济学,即经济学的各个分支。所以,本书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增长与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重要著作,包括了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等不同流派的重要著作,还包括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一些重要著作。我们认为,这样的选择标准也许杂了一些,但它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了教为广泛的选择范围,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第二,选择的书目。对于什么是“名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书是公认的名著,如凯恩斯的《通论》;有些书尽管现在名气不小,但仍未经过时间的检验,是否名著还难以作出结论,如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任务萨金特的《宏观经济理论》,有些书相当重要,但很难说得上是名著,例如一些流行的教科书。我们在选择书目时是以其重要性为原则的。有些书尽管还不够名著的资格,但由于有其重要性或一定的意义也入选了,同时,我们还重视了一些至今国内没有出版过中文版的重要著作。总之,我们所选的书目并不一定是名著,只要是较为重要的,我们都尽量选入了。
第三,写作的格式。……
编这样一本书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一些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以便大家在此基础上了解与分析西方经济学。我们的选题与内容介绍正是从这种考虑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