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模式:中国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亮丽篇章 | ||
【作者:李 锦】 | ||
临沂城的沂河及河畔公园景色(李锦摄) 编者按 今天发表李锦的长篇调查《临沂模式:中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亮丽篇章-----“临沂模式”解读 》.沂蒙山区与井冈山、延安地区同为中国三大著名革命老区。革命老区怎样践行科学发展观,实行跨越式发展,山东省临沂市交上一分漂亮的答卷。临沂市依赖于内在动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ZF主导型与市场内生性协调运行的发展模式。作者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分析,尤其是与“温州模”、“苏南模式”的比较,认为临沂模式是中国四大发展模式之一,是科学发展时期的主要代表性模式。不仅对于引领中国老区发展,而且对我国其它地区发展方式转型,有普遍指导意义。 作者用近50天的调查研究,写出本文。这是一篇充满科学发展智慧的调研报告,又是一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社会科学成果,值得一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坚持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在跨越发展中形成中国革命老区特色的“临沂模式”。 “ZF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的“临沂模式”,作为中国革命老区特色的发展范例,同时揭示了中国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的方向与途径。 在这里,我们就怎样认识“临沂奇迹”,为什么要提出“临沂模式”,临沂跨越式发展的经验是什么,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理解并加以说明。
被称为'一座新城平地起“的临沂城的南坊新区,3年前,这里还是偏僻的城郊农村。(李锦摄) 令人振奋的“临沂奇迹” 临沂作为素称沂蒙山区的革命老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在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变迁过程中,在区位优势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又面临着两步并作一步走而又不能走回头路的压力。处在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地的“经济洼地”,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而不致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是关系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前途命运的选题。这是作者对临沂所处发展环境与历史任务的总体判断。在临沂,最吸引人的是“四大奇迹”。 城乡建设上的“城市奇迹”。在临沂,最令人惊叹的是临沂新城。在短短七年间,临沂城区跨过沂河、祊河,建成北方最大的水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62平方公里扩展到152平方公里,人口由2002年的65.4万人增加到162万人,成为山东城区人口仅次于济南、青岛的第三大城市,也成为淮河流域城区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等“国字号”荣誉相继花开临沂。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所说,现在的临沂已经不是大家以前印象中的贫困革命老区,而成了山东面貌的一张名片,有着大城市的气派,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 体制机制上的“市场奇迹”。 以长江以北最大专业批发市场著称的临沂商城,是临沂市的又一张名片。临沂城西80多个专业商城连成一片,每座专业市场自成一城,连绵成势。每天有数10万人、数千车辆出入市场,使人感受到来自民间的无限活力。临沂举起“天下物流”的大旗,着力发展三大物流基地,100多家物流公司高调进驻,一张从临沂撒出的大物流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区。由于物流成本比一般城市低30% ,使得临沂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2009 年,大市场物流总额已高达 1500亿元。经济增长上的“速度奇迹”。 这七年经济增长一直保持13%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临沂历史上持续发展速度最快的七年。2009年临沂市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5亿元,增长14.1%。从速度里看到的活力,在《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 5位,成为全国唯一进入前十名的革命老区。2009年的GDP在全省17城市中居第7位,形象提升上的“文化奇迹”。 在临沂,一个响亮的口号,流传在每个人口中,这就是历经20年而不衰的沂蒙精神。延续七年的构筑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大解放宣传教育活动,从最初的解决“守、怕、难”等落后观念开始,到今天形成的”抢抓机遇、跨越发展” 的理念,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临沂人摆脱封闭,走向富裕文明的强大推动力。近年间,围绕沂蒙精神的文化活动,可谓好戏连台、异彩纷呈。仅仅2009年,三项红色经典获国家大奖:大型水上演出剧《蒙山沂水》室外版在沂河水面常年演出、电影《沂蒙六姐妹》和42集电视连续剧《沂蒙》,相继刮起红色飓风,使“沂蒙”这两个字空前响亮。 更使人感奋不已的是,临沂人普遍具有的“热爱家乡,推介家乡”的文化意识。无论是接触市领导、机关干部、出租车司机与家庭妇女,亦或是来临沂打工的农民,提起临沂个个滔滔不绝,都劝你到沂河边上走一走,看看那数十座20层以上的高楼群,看看临沂大城,洋溢着一脸的“自豪”。临沂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位置感“很强”。所在部门、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类指标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排名,今年要争取进几名、创造什么目标,向客人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临沂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感受到新文化、新精神、新形象是临沂一道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美丽景观。 以上四点,虽是表面现象,却正是最具形象也具有活力的内容。 与山东省和我国很多富裕地区比,临沂还有不少差距,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都不算高。然而人们几乎都原谅临沂的不足,因为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沂,曾以贫穷封闭与落后著称,有“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记载。直到1984年,临沂市13个县有7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临沂地区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扶贫地区,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国家与省区发展规划中长期被处于边缘化。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79.6%。国家不投, 靠老百姓自己来投,这也算特有的临沂现象。 临沂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逼上梁山的,在短短七年间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了解这些,人们便更认为临沂跨越式发展是个奇迹了。
经过“城、水、林、园、路”综合治理的沂河两岸的兰山区。(李锦摄) |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