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论坛上讨论的基本都是纯粹的博弈论模型,模型的结果也都是根据那纳什均衡来推导,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和理论有很大的差异。因为这些显著的差异,行为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诞生了,并且逐渐发展成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两阶段的讨价还价模型,并且没有DISCOUNT FACTOR。理论上第二个人有优势,而且SUB-GAME PERFECT NE 是,第二个人拒绝第一个人的所有OFFER除了K (假设PAYOFF 是连续的),然后第二个人OFFER 0,并且第一个人接受所有的OFFER。
但是,在实际当中,结果跟理论差距很大。
在很多实验中,第一个人OFFER 一半,并且第二个人接受了。或者第二个人,在拒绝了一个人的OFFER后,第二个自己OFFER了一个比较公平的数量。
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人的UTILITY 不光是由金钱的数量来决定,INEQUITY AVERSION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参见FEHR的模型)。当然,这个模型也不是万能的,还有待完善。
所以,上传一些研究这方面的文献(都是TOP JOUNRNAL上的)大家参考。象征性的收取5个论坛币辛苦费~:)
额,之前的第一个有问题。。从新发下FEHR的SOCIAL PREFERENCE 模型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