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小硕一名,如今小论文终于有了些模样,回忆读研一年以来的生活,除了上课考试,大多时间都花在论文的思考与撰写上,可算百感交集,在此随便扯扯,欢迎大家拍砖。
过程
研一上学期,那时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财务金融方面,其实自己对金融了解不多,由于本人本科时不误正业,专业知识较为薄弱,老板叫我看书,写读书报告。记得那时看过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几本书《金融市场学》、《金融学导论》,纯翻译的教材,当时很多地方看的一头雾水,感觉许多概念都很陌生。不久,学术梯队(理科生所说的实验室吧)开始开会了,老板要求我们上去汇报自己一段时间所做事情,压力渐渐来临。主要汇报自己所读文献,老板不断问到我们要做的小方向。本科论文七拼八凑的我,面对一堆论文,一片茫然。那时主要看的还是中文文献,参考各大论坛阅读文献的建议,先看了几篇金融领域的文献综述,考虑到所学专业是企业管理,所看文献基本属于公司金融领域的。经历一段时间挣扎后,小方向基本选定。
研一下学期,那时考虑到大论文要开题,梯队会议频数渐渐增多,有段时间过一周就一次会议,而一次会议基本是一上午或一下午。看文献,做PPT,同时还有课程作业,气氛比较紧张。那时按老板要求,看100篇英文文献,写个综述出来,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英文文献阅读起来很慢,综述未能按期完成,被老板批,汇报也不太如意,差不多过了两个月才弄出个文献综述。写出来发现很水,虽然是字字都是自己敲上去的,很多句子都很艰涩,基本是观点的罗列,许多文献都是看个摘要与结论,再翻译一些。整篇所谓的综述,逻辑性与层次感都很欠缺,看起来很凌乱。后来学院新政策出来,研一下学期不提倡开题,梯队会议终于有所缓和。接着开始着手小论文的写作,这期间变动了几次题目,每次有个idea都被老板给否定了,到研二下学期末才基本有了现在所写论文的初步想法。
暑假本打算写完论文再回家,可进度一直很慢,老板建议我先回家玩玩,在家待了十来天,论文的事一直没管。回到学校,很多东西还很凌乱,不过总算开始去国泰安找些数据试试了。不久后给自己定了个交初稿的期限,早出晚归,基本是寝室—食堂—实验室,整个人都被论文占据了。提假设,学Excel、SPSS、EViews,调模型(虽然是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写结果分析等等,及至如今,小论文基本成型。
感受
论文撰写期间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与阻碍,经历着许多纠结与痛苦。
前期——茫然。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阅读文献。那时对论文中要写些什么东西很是模糊,听师兄师姐们讲论文时,脑子中也完全没概念。记得前几次汇报,战战兢兢的拼了几张PPT,上去一讲,马上被老板批了——“随便什么教科书上都有的东西你搞上来干什么?”,“完全没看什么东西”。随后硬着头皮看文献,纠结于一个个的专业术语,不断地百度谷歌,中文文献还好,英文文献读来相当为难。特别是中文文献中未看到过的词汇,找半天还弄不明白它到底什么个意思。总的感觉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虽然很用劲,心里一直发虚。
中期——纠结。论文看的多了,脑子很乱。大量英文文献阅读期间,感觉整个人在信息的汪洋中难辨方向,不断的翻译、摘录,脑子里各种观点在打架。每当有了一个想法,所看到的另一个观点又对其进行质疑,许久还未理出个头绪。概念的理解,方法的选择,等等都遇到了困难。眼看着身边同学都逐渐有了方向,老板也一直催着进度,自己心里很着急,感觉很努力,却一直未见成效,很多时候内心都充满着深深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
后期——充实。有了大致想法后,当然也一直存在着怀疑,不过身边同学指出我进度慢的原因。剪不断,理还乱,文献虽看了许多却只想未做,不管怎样,先做下再说。恰逢当时跟老板约了个期限,没办法,只能先做些东西出来。终于找了些数据,整理、删减后,用SPSS、EViews做了下,效果还行。有了一定的方向,做起事来果然不一样,数据整理、软件操作等技巧上终于有了些浅薄的认识。工作逐步推进,凡事终于有了起色。细致看了几篇论文,发现好的刊物上所发论文确实不一般。其所研究问题的新颖度,看待问题的广度与深度,经济意义的挖掘,逻辑的严密性等等确实非我所能及。
收获与困惑
单纯一篇论文的撰写工作本身能给自己有多大提升吗?那也未必。写论文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困惑,由于所写论文要求实证,角度很小,感觉所涉及知识面很狭隘。写这个对以后工作有何意义,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单纯自己的论文成果本身意义寥寥。对于大多数未将学术作为终生事业的朋友来说,学术性训练更多的可能是一种锻炼吧,如何批判的看待一个问题(对问题的挖掘和追问)以及如何去说服别人(研究结果的解释与分析,结论的撰写)。说到结论的撰写,又有一个困惑,我们写论文时对实证结果的关注度很高,花大半天时间整数据,期待的就是结果“显著”的那一刻,为了“显著”,用大量时间去调整,这是否是一个误区?
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至少我感觉如此),这期间需要不断取得各路专业人士的支持,老板、师兄师姐们、同学……当我们面对复杂问题时,取得支持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在别人不经意的一点提示,能给你带来很多的收益。沟通、得主动去沟通,去迈出那一步,虽然内心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但如果不去试错,成功(做好一件事情)永远不会来到的。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来说,论文撰写中暴露出自身的最大问题就是拖延。相对同门其他同学,我的论文进展最慢,问题最大。相信老板也一直为这事头疼,每次见他都挨批,当然在挨批的过程中,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不少的提高。面对拖延以及随拖延而来的各种负面情绪吧,没办法,我就这样了,怎么的。总之,与那些情绪和谐相处吧。如何克服拖延,推荐一本书——简 博克和莱诺拉 袁的《拖延心理学》。
一年以来从身边许多人身上学到很多,老板的严厉要求与悉心教导,师兄师姐和同学的热情帮助,让本来吊儿郎当的我感受到了许多,在此就不多提了,还有一年慢慢感受吧。最后煽情一把,用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的话结尾——“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祝各位坛友一直在路上,走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