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家的流派】看先秦诸子对道家的定位
先秦诸子对道家的学派分类是:
1、原始派:《老子》为代表。
2、玄学派:庄子、列子为代表,主虚。
3、刑名派:彭蒙、田骈、慎到为代表,为法家源学之一。也有人主张其归道学派。
4、宋鈃、尹文派:此派介于黄老与刑名之间。也有人主张应与刑名派为一派。
5、黄老派:鹖冠子、《黄老帛书》为代表。主清净。与兵家有一定关系。
6、杨朱学派:以杨朱为代表。主行乐。
从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些诸子相关的文字来看,先秦所谓的道家,其实是指凡在研究具体的社会与自然时,为其设定一个统一本体的思想家,皆归于道家。象《孙子》《荀子》等没有明确为一切事物定位一个终极的存在“道”,所以,没有归为道家,尽管孙武及孙膑也使用了道的概念,但并没有将其明确视为一切存在的根本。而申子虽言道的文字非常少,大多数文字讨论政治,但因为明确了道是一切的前提,所以仍归为道家。
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家,其实已经完全脱离了先秦诸子的分类法与观察问题的方式。正本清源,有助于知道,哪些是本来的内容,哪些是后来修改的内容。
我们现在说的道家,实际是在老庄之学为主要内容,重点杂合了先秦仙家内容而成的。秦始皇等古代帝王求仙,并没有涉及道家人士,而是使用的仙家方术中人,说明当时修行神仙或追求长生之术之类的内容,并不存在于道家之中,而另有别派归属。汉以后,尤其魏晋六朝时的玄学清谈之风的盛行,及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对人的精神境界的讨论越来越玄学化和层次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宗教化的道教,由于中国人的传统模糊思维方式,道、仙、巫、教已经没有非常清晰的界线。最终形成了一个非常杂乱的半体系。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