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和一位老人聊天,聊天中我总结了农村孤寡老人不再婚的六个原因,老人深表赞同。这六个原因是:
第一,农村人观念落后的原因,农村人觉得:只有年轻或中年没伴的人才应当再婚,一则孩子没大、二则年轻不该守寡,而六七十、八十的老人子女长大、年纪一把,想再找伴是不合适的,观念陈旧的子女甚至还觉得“丢人”;
第二,老人经济不独立的原因,鳏夫老人要找伴来照料自己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而农村老人经济不能独立和自立、一般要靠子女赡养,而子女即使有孝心但没经济财力的也很多,况且即使有经济财力也不大愿意帮助“别人的老人”,双方子女就重新“凑合”老人的生活、医疗、丧葬等费用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于是,鳏夫和寡妇老人就不容易成对结合了;
第三,农村大男子主义严重的原因,在农村老人再婚往往意味着老太婆伺候老太爷,这个可不是老太太心甘情愿的,伺候老头子一辈子终于到头了,再去伺候“别人的老头”一则没感情二则也提不起劲头了,也许有些老太太愿意因为钱而去给人当保姆但要“嫁”给老头可就有些“丢人”了,而农村老太爷更没伺候老太太的习惯,因此,老人要走到一起就难了;
第四,农村人散居的原因,这村的老头孤独,那村的老太寡居,但各自在家还可以帮着子女守屋带孙子或干些养鸡种菜的活,在外打工的子女回来有个温暖的家窝,如果老太老头合在一起,照顾了这头就照顾不了那头,老人就很为难了,这也是那些在外的农民工子女反对老人再婚的一个现实原因;
第五,农村老人社交生活面太窄太少,熟悉的老头老太一般不来电,不熟悉的很难有机会交往,农村老人一般也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依靠共同志趣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不大;
第六,现在农村的麻将等业余生活可以为老人打发空闲时光提供了的机会,老人的孤独不那么容易体现。
聊天中我发现,老人那个村民小组有9个60岁以上的老太太,而我老家的那个村民小组有6个65岁以上的老头,但是,没有一例再婚的。其实,老人的骨子里还是很孤独的。因此,如何促进老人幸福、解决老人再婚的困难应当纳入农村乡镇和县人民ZF的工作视野,应当成为地方ZF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