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之致谢当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叙成文之感想,其二表达提助之恩情。
先叙自我成文之感想。论文之选题本无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挖掘出区别于前人的视角、方法或结果来,故旧话题未必不能“老树生花”,而所谓的新创意亦难免“拾人牙慧”。本文之选题“历久而弥新”,归其功则在于早期经典研究之先见之明,与当前经济变迁大势及新政之推动,文中己叙,无需赘言。罗格夫所谓“历史不会重复,但却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次不一样)}),回顾危机重演,不免有此一叹。故砒砺前人,析分时势,当有所思。本文所论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证券市场之效率关联或互动,要其意即在为“过犹不及”求证。行业之聚散离合,虽多为竞争演变之自然后果(张五常),但亦难免人为之矫枉过正。本文为适度集中之行业结构与公司显著之市场势力“鼓噪”,似与市场竞争之当下主流相反,然要其本意,实着眼于效率。国学大师钱穆,因受蒋介石格外礼遇,而备受时人诸责,孤愤之余,其弟子安慰他:“先生讲理,人以为谗”(原文“事君尽礼,人以为谗也”,语出《论语•八情第三})),钱穆因而倍感欣慰。学生自非学者,但忆及此事,个中心境,似不一而同。本文于各章之前,均遥引学术名家之断说,实为借权威之言佐证竞争反思之必要。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也”,凡事规行矩步,实难有所创获,而研究初兴之命题,皆必经由此道。
故自研究之初至成文之末,学生即力求围绕主题、依理推演、条分缕析并据实验证。然鉴于本文主题关切之“历久而弥新”,其相关文献,犹如杂史,体系宏大,正反相呈,故其个中规律,殊难勾陈厘定。若果真能做到“其肿陈故实,如丝连绳贯,本末案然”(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宋人王栋《燕翼治谋录)}),则必能为本文之实证研究奠基增色。文献述评如同史家论说,其所谓“…则后人视前人所有者必节之,前人所无者必增之,以见其不雷同抄袭”(赵翼《廿二史割记}}),亦符合现代学术尤其是实证研究之原则。本文之述评即遵循史家赵翼所谓“带叙法”,其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数理建模,因其用功之久与剧,故当为文章增色,并能为其“显著相关”之检验结果,提供可堪系统的数理支撑。时人评说学术研究之价值,有“重要、新颖、可行”之论,本人的学生之笔、反向之思及其所谓“创新之处”,会在何样层次,或堪结业之资,或充引玉之砖,只有期待,自难评说;但其逻辑关切之重要性,经由前辈今人之推陈,已然不言而喻。电影《费城故事》里有句台词:“我们在没有证据时才相信信心”,对照研究之初乃至成文之末的忧虑、质疑甚或挪榆,本文“先抑后扬”的逻辑分析、模型推理及其实证验证,似乎可堪使“我们将因为有证据而更加相信信心”。故抛砖引玉,尚有期来者:能够潜心沉性,广见多思,以求光大此“重要、新颖、可行”之命题。
次达师友提助之恩情。成文的甘一苦之后,当有致谢,以表达师长友亲提助关爱之恩情;故致谢之意,其贵在诚,看似多溢美于外,实则皆发乎内心。三年攻读,数载苦辛,个中情慷激荡,不由不如此耳。注视着眼前打印成册的“论著”,思绪已悄然徜徉在感慨、惆怅与苦乐参半的回忆之中。古人求学,“负岌尘中游,抱书雪前宿”〔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或三五十载,或穷其一生,其酸苦倍于今人;且始终倡导博洽兼专精、广纳而深沉,故其造化恢弘、德业精劲者实多。然现代学术研究,强调专业之分门别类,其意首在知识之专门,兼及博闻广识。此乃时境变迁之差异所致,与时俱进,当不分薄厚,难较优劣。但若就其选定之主题关切,并予以推演、解析和验证之历程而言,则虽古今有异,而其思理、论证及甘苦实同。故感慨古今,忆及甘苦,当念师恩之重大。
韩愈所谓师道,“传道”在前而“授业”、“解惑”在后,看似等量齐观,而其理实有先后。做学问犹如做人,学问之道,首在其德:不为虚名而投机博利,不以无名而悲天悯人,凡事力所能及,忠勇勤奋,自有其可敬可爱之处,亦自能利国、利家而又利己。此当为孔子之“正己一修身一治国一平天下”、范文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胡适所谓“爱自己当如爱国家”(原文“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语出《介绍自己的思想}))之真意境吧。当此论文甫就,毕业在望之际,学生首先要感谢吾师王华教授,吾师谦和平易,性情醇厚,巍然而有长者之风。求学三载,公务之余,面谈亲授;其质疑发问,循循而善诱;其往来交流,协调而自然;其体恤弟子,和蔼而至周;又赖其威望,学生得以破格公费就读暨大,无生活后顾之忧,有奋勇争先之力;故此,学生还要衷心感谢暨南大学之奖学金惠助,以及学生所在单位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之三年脱产政策。感谢石本仁教授谦谦君子,儒雅风度;感谢刘国常教授的直言不讳,宋献中教授、胡玉明教授、谭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范博宏(Jo HFan)教授、吴毓武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苏锡嘉(XijiaSu)教授、北京大学姜国华教授的课堂启迪,以及石水平博士、饶品贵博士的中肯之见。感谢我的师母余丽琳老师以及“忘年之交”华南师大哲学系刘李伟教授的关心和照顾。在此,学生还要诚挚感谢我的硕导、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杨兴全教授,其不时的督促和鼓励,使学生不敢稍有懈怠;其幽默平易的性情,又使学生得享友朋相亲的快慰。感谢刘俊浩教授、陈旭东教授以及王伟国教授等师长领导的看望、关爱和提携。—是他们,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从此得以更自由地遨游天际,渐高渐远,而难忘师恩。在此,我还要把我三年攻读的成果,作为最为谦逊、低调和热忱的献礼,一并奉给我的父母、兄长、小妹以及曾经的爱人,“欲报之德”,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首往昔,泪萧萧,其乎远矣…
最后,感谢我的同窗好友徐全华、李奇峡、欧阳励励、曾建新、陈晓敏、王莹以及夏芳、陈华妹博士,还有生病时照顾过我的陶宝山、郑彬(市场营销学)博士以及“同居”室友杨剑兵(文学)博士、王绍祥(药学)博士;感谢我的同事好友、“技术顾问”魏卉博士和蔡敏同学,我的同事好友厦门大学吕堵博士、南京大学吕雪晶博士在数据方面提供的热心支持,以及我系郭桂花主任、谭伟荣老师和王薇副教授、白俊及杨元贵博士等的帮助和关心。因缘际会,唯愿同学、师生、友朋之间的情谊,仍如我庚寅诗作《中秋别韵》所言,犹如月般纯净,一如桂般清香!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