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10-18 17:12:17
属于资源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8 23:11:50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1-10-18 08:43
我也认为会很像,但是家庭永远做不到平均分配,却有亲情纽带维持,计划经济靠什么?
真的计划经济也需要感情的维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0 13:15:21
这个问题问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0 17:17:30
家庭内部是准共产主义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2 19:26:05
家庭应该算是计划的,要么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下计划,要么是商量的情况下计划,当然,还有一个要件,就是在意见统一不了的情况下的方式——崩溃!
        崩溃,重组是这个计划的重要补充,但是很显然计划社会无法具有这样的补充要件,因此,必然伴随悲剧、无尽的悲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2 23:17:18
我少臭美 发表于 2011-10-22 19:26
家庭应该算是计划的,要么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下计划,要么是商量的情况下计划,当然,还有一个要件,就是在意 ...
错了,许多家庭也有不一致的,但都崩溃了吗,没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9 17:54:57
显然是计划经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4 18:47:41
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不计入生产总值,家庭里发生的活动只能说是人们的消费。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在宏观上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涉及家庭内的活动。只是家里的活动也可以按照经济原理——主要是低成本、高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4 19:58:38
sunbao99cn 发表于 2011-12-14 18:47
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不计入生产总值,家庭里发生的活动只能说是人们的消费。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在宏观 ...
其实宏观和微观都是相对的,家庭内部也可以说是宏观的。相对于家庭内部更小的部分来说,可以说家庭范围上也是宏观的。
而家庭也是在生产的,所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也是产生影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4 20:53:48
说的不错,但我们分析经济问题时的微观就是“厂商“,宏观即国家(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5 06:19:02
sunbao99cn 发表于 2011-12-14 20:53
说的不错,但我们分析经济问题时的微观就是“厂商“,宏观即国家(社会)。
对于厂商内部来说,厂商不也是宏观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5 18:07:14
    家庭是一种最小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可以构成最大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些财富独立运转的体系,所有的经济体制可以分为两大类:财富单向交往的体系和财富双向交往的体系。所有单向交往的财富都不交流含有价值,而双向交往(也就是交换)的财富都要含有价值。单向交往也就是无偿交流,双向交往也就是有偿交流。因此,被交流的物质是否含有价值是两类体制的本质区别。由于家庭中的物质交往是单向无偿的形式,它近是于计划经济统一配置资源的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5 19:14:19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15 18:07
家庭是一种最小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可以构成最大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些财富独立运转的体系, ...
加入一个妇女,在家干家务,那么也就是你你无价值的状态要是她出去干保姆,干的可以是同样的家务,但按照你的说法就是有价值的,那么家务到底有没有价值呢?不可以说只有交换的时候才有价值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5 21:35:37
    保姆不属于家庭成员,保姆与雇主家庭之间的财富交流是双向有偿的交换,而家庭成员之间的财富流动是单向无偿的奉送。家庭成员与非家庭成员同样干家务,前者没有价值,后者才有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5 22:01:51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15 21:35
保姆不属于家庭成员,保姆与雇主家庭之间的财富交流是双向有偿的交换,而家庭成员之间的财富流动是单向 ...
为啥没价值啊,干的是一样的工作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5 23:46:56
别说家庭,在企业范围内都可以说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有效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是明确地知道需求,并能以次计划生产才可以杜绝浪费,发挥效率。在有限范围内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家庭就更明显了。
但是如果把这种模式扩大到中观或者宏观的行业或者社会,那就只能是灾难了,因为你爸爸可以知道你想吃冰激凌,并且很容易知道让你洗碗你有没有偷懒,但是如果让计划委员会的官员来了解你对冰激凌的需求,或者让工厂的领导来监督你干活有没有偷懒,这个别说成本,付出再高的成本也不可能搞清楚,这时就只有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生产和需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6 19:53:04
ryuss 发表于 2011-12-15 23:46
别说家庭,在企业范围内都可以说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有效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是明确地知道需求,并能以次计划 ...
其实在宏观上也是可以了解需求的,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在诺曼底布置部队来防御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这就是根据宏观的需求来布置兵力。所以宏观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而冰激凌的消费,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其消费量也是有一个基本的数据的,而不是完全无规律的。所以也是可以预计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预计的那个精确。根本不需要非要利用什么价格来调节。

而对于人的偷懒的问题,这当然是个问题,但在货币存在的情况下,人才会偷懒,而在货币不存在的社会里则不需要监督。否则货币如何可能没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01:54:58
mkszyz 发表于 2011-12-16 19:53
其实在宏观上也是可以了解需求的,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在诺曼底布置部队来防御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这就是 ...
你举得例子很有意思,战争是一种极端的竞争,在极端的竞争条件下需求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的,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居民配给以及美国的战时管制都可以算是。但是那不是预测,而是严格地计划,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忽略个体需求的差异,同时也忽略福利的损失。比如你说的在夏天可以预测冰激凌的需求,没错,但它不可能预测到你的需求是几个,我的需求是几个。如果以这个需求来计划分配,而不是以价格来平衡的话,结果就被催了。喜欢吃冰激凌的只能吃到平均数,不喜欢吃冰激凌的也必须要吃掉平均数,对双方来说都是负的福利。而且宏观层面的计划经济还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预测出来的需求会越来越少(原因其实就在于消费者福利的降低)。
朋友,你没有经历过计划年代吧?作为经验主义,可以回去问问你的长辈(估计要爷爷辈才说得清楚了),中国刚开始全面计划经济的年代,需求的满足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且对于部分个体来说还会有剩余,生产的效率也会提高,但随着福利降低的累积效应,预测到的需求就越来越少,社会逐渐出现短缺现象了。作为理论,看看奥派经济学家的著作,他们说得比我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08:18:53
ryuss 发表于 2011-12-17 01:54
你举得例子很有意思,战争是一种极端的竞争,在极端的竞争条件下需求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的,比如斯大 ...
其实你说的有些极端了,预测没有必要预测到所有个体每一瞬间的需求的,但预测是可以预测总体需求的,而这个总体需求是个体需求的汇总,其实也是包含几乎所有的个体需求的,比如说一年有多少车祸,这其实在一定的社会交通环境下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数据的。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每场车祸,但却是有稳定的数据的。所以是可以预测的。所以也是可以满足其需求的。当然冰棒有的人吃的多,有的人呢吃的少,但预测还是可以的,而预测中是包含有的人吃的多,有的人吃的少这样的情形的。所以不可以说就是绝对的平均主义的。所以不可以说,预测就一定忽略个体的需求。比如若企业,其实也是在预测市场的需求的,比如说今年流行什么颜色之类。呵呵,所以不可以说吃冰棒只可以吃到平均数。比如说吃自助餐,餐厅也是要预测吃饭的人都需求的,而这个预测也不会是平均的预测,而是考虑到有的人呢吃的多,有的人吃的少的。也不会让人们平均的吃的,不是让每个人都只可以吃到平均数,个体是可以吃多,也可以吃少的,是没有规定的必须多少的。所以是不可以说这就是忽略了个体的差异的。而你不喜欢吃某种东西你可以少吃,甚至不吃的。没有人被强迫一定要吃到啥平均数的。所以不可以说如此这般就是啥负的福利。所以不可以说,只要预测,福利就会减少,甚至悦来越少之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13:32:11
mkszyz 发表于 2011-12-17 08:18
其实你说的有些极端了,预测没有必要预测到所有个体每一瞬间的需求的,但预测是可以预测总体需求的,而这 ...
预测当然没必要预测到每个个体的瞬间需求,因为有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我们就可以知道某种产品,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程度(出价高低就是他们对这个产品真实的评价),但是总有一帮傻瓜认为站在国家高度可以帮人民进行预测,能采用集中计划的生产模式,就可以更高效(搞笑)地满足群众需求(通往天堂的梦想都只能把你带上奴役之路)。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当然也包括消费品的分配),即使只谈消费品,如果只预测出总量,而忽略个体需求,那如何分配呢?在计划体制下,虽然我不爱吃冰激凌,但我绝对不会因我不爱吃而放弃得到配给的权利,但是作为代价,我必须放弃一些是我需求但不在计划部门预测范围内的需求,例如30年前我知道大闸蟹好吃,也想吃,但是那是不可能帮你预测全国人民有多少大闸蟹需求的(他们只会预测中央领导的这部分需求,悲催啊),这就是福利损失。但是在你说的自助餐厅、企业、家庭这些微观经济体中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分配,因为个体需求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自助餐厅中按平均预测量提供食物,但如果发现某种食物的预测有误既可以马上补充)。但在宏观经济体中,即使也能观察到也会有较大延迟。
另外,在计划体制就不会产生创新产品,因为在ipad上市前,你是不可能预测出这种产品的需求的,所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5、60年的计划经济实践的后果就是没有任何创新,社会生产萎缩(唯一膨胀的只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部门,因为这些部门的社会福利实现可以通过讲故事实现,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13:48:06
mkszyz 发表于 2011-12-17 08:18
其实你说的有些极端了,预测没有必要预测到所有个体每一瞬间的需求的,但预测是可以预测总体需求的,而这 ...
再对你自助餐厅的经营模式纠正一下,自助餐厅绝对不是让大家去平均地吃,如果那样的话它肯定经营不下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14:01:34
ryuss 发表于 2011-12-17 13:48
再对你自助餐厅的经营模式纠正一下,自助餐厅绝对不是让大家去平均地吃,如果那样的话它肯定经营不下去的 ...
所以是可以不平均的分配的,未必非要平均分配。你所理解的计划经济并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这我在新开的另外一文中已经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14:03:51
ryuss 发表于 2011-12-17 13:32
预测当然没必要预测到每个个体的瞬间需求,因为有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我们就可以知道某种产品,每个 ...
没有价格就不知道人们的需求了吗?我看未必啊。如同战争期间,弹药的需求是靠价格来通知后勤的吗?不是的,那是怎么知道的呢?信息反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14:06:35
ryuss 发表于 2011-12-17 13:32
预测当然没必要预测到每个个体的瞬间需求,因为有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我们就可以知道某种产品,每个 ...
你说计划经济就无法发明新的东西,这也是偏见。计划经济也完全可以生产新的东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14:11:13
ryuss 发表于 2011-12-17 13:32
预测当然没必要预测到每个个体的瞬间需求,因为有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我们就可以知道某种产品,每个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当然也包括消费品的分配),即使只谈消费品,如果只预测出总量,而忽略个体需求,那如何分配呢?在计划体制下,虽然我不爱吃冰激凌,但我绝对不会因我不爱吃而放弃得到配给的权利,但是作为代价,我必须放弃一些是我需求但不在计划部门预测范围内的需求,例如30年前我知道大闸蟹好吃,也想吃,但是那是不可能帮你预测全国人民有多少大闸蟹需求的(他们只会预测中央领导的这部分需求,悲催啊),这就是福利损失。但是在你说的自助餐厅、企业、家庭这些微观经济体中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分配,因为个体需求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自助餐厅中按平均预测量提供食物,但如果发现某种食物的预测有误既可以马上补充)。但在宏观经济体中,即使也能观察到也会有较大延迟。
其实我已经说清楚了,真正的计划经济是不会忽视个体的需求的。因为所谓的整体的需求是个体的需求的汇总。而你不爱吃冰激凌可以不吃啊,为啥你非要吃呢?预测就是考虑了有人不吃这样的情形的。你是没吃冰激凌,但你吃别的了,而别人吃了冰激凌,而没吃别的,这不是很好吗?为啥要平均的吃呢?你的头脑里其实还是存在平均的吃的观念,所以你会霸占着那份所谓配给的指标不放。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7 14:13:45
ryuss 发表于 2011-12-17 13:32
预测当然没必要预测到每个个体的瞬间需求,因为有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我们就可以知道某种产品,每个 ...
大闸蟹的需求当然也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全国人民每人一只,那么需要多少,这是可以预测的。
而大闸蟹也不会谁都喜欢吃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19:53:46
mkszyz 发表于 2011-12-17 14:13
大闸蟹的需求当然也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全国人民每人一只,那么需要多少,这是可以预测的。
而大闸蟹也不 ...
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什么意思?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你预测出平均全国每人需要一只大闸蟹有什么用?正如你说的一样不可能每个人喜欢,那你把按平均每人一只生产出来的产品分给谁?可见,只有价格机制才能做到这点,爱吃大闸蟹的人(出价高)先得,而不爱吃的人(出价很低)不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20:12:33
ryuss 发表于 2011-12-22 19:53
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什么意思?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你预测出平均全国每人需要一只大闸蟹有什么用 ...
我的意思是说,其实只要投入一定的量就可以了,因为在同一个时刻,是不会谁都需要大闸蟹的,所以只要有一定的量就可以了。还有需要吃的怎么办?后吃就是了。如同公共汽车,先来的坐满了,后来的只有等待下一辆啦,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难道这时候还要看谁出的钱多,给谁先乘公共汽车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23:43:01
mkszyz 发表于 2011-12-23 20:12
我的意思是说,其实只要投入一定的量就可以了,因为在同一个时刻,是不会谁都需要大闸蟹的,所以只要有一 ...
很有意思,你的想法简直就是再现当年人类实验计划经济的过程。既然无法预测具体需求,那好,那就平均分配(大跃进时的大食堂),后来一看不行,平均分配造成了巨大浪费,后来就变成按资历或者按工龄的分配,如当年的福利房,只能提供一部分,先来的先住,结果到单位等着分一套20平米的筒子楼,一般单位都要等到40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4 09:32:54
ryuss 发表于 2011-12-23 23:43
很有意思,你的想法简直就是再现当年人类实验计划经济的过程。既然无法预测具体需求,那好,那就平均分配 ...
你的思维有问题,可以总体预测需要量,但未必可以预测每个人的量。所以是不可以平均的,平均了就不对了。大跃进时期并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是战争时代,或者说准战争其实,所以会有各种运动,生产如同打仗一样的搞冲击,虽然说那时是和平时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