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关于政府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由政府制定社会目标。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二是将政府看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而人为设立的东西。没有个人,也就没有国家,个人是社会最为重要的主体。请你评述这两种观点。
2、请你解释自由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和政府有机论者对下列法律持有的观点及理由:(1)禁烟法;(2)强制使用安全带法;(3)禁止集会和游行法;(4)危害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言论法。
3、请判断下列言论分别属于政府有机论还是政府机械论,并说明理由:
“美国支持一系列普世权利。这些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和平集会的自由、宗教自由、法治之下的男女平等,以及选择自己的领导人的自由。”(巴拉克·奥巴马,2011)
“我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温家宝,2007)
3、试运用Tiebout模型解释中国普遍存在的农村居民移居城镇、小城市居民移居更大城市、大中城市居民移居国外的现象。
4、运用Tiebout模型说明ZF分权结构的福利优点。
5、“除非ZF在商品和服务生产中有规模经济,否则它们必须总是由最小的ZF单位(即在联邦体制中最低级的ZF)提供”。评价这一观点。
6、规模经济在什么情况下对最优ZF规模不产生影响?请举例说明。
7、假定非辖区居民从地方ZF公共安全服务中受益,中央ZF向地方ZF提供公共安全补助,地方ZF每向该项服务投入1块钱地方税,中央ZF就补助1元钱。
(1)对地方ZF在公共安全支出上的补助,其效应是什么?补助如何纠正收益外溢问题?
(2)假定中心城市目前就公共安全征收一种财产税,对1000万元以上的应税财产按每1000元应税价值征10元的税率征收。公共安全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2。请计算和说明补助对公共安全支出、公共安全税、中心城市税率的预期效应。
8、上题中,若不使用配套补助,而是采取55 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假设中心城市居民的总收入为2 200万元,对公共安全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8,补助对公共安全支出和税收的预期效应是什么?为什么配套补助提高的支出要比一次性补助大?
9、运用社区无差异曲线与地方ZF预算约束线,分别说明下列几种情况。
(1)无条件补助既提高了公共品的购买量,又提高了地方税。
(2)配套补助不改变公共品的供给。
(3)限额配套补助与有条件非配套补助具有相同的影响。
(4)限额配套补助不改变地方税。
10、假定贵州省ZF从中央ZF那里获得非配套补助用于增加教育支出,这种补助对贵州省的教育支出和私人消费会产生什么影响?根据黏蝇纸效应,相对于私人收入的等量增加,贵州省的教育支出会发生什么变化?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