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龙坡区警方联合行政执法部门,摧毁了一横跨重庆、四川、云南、河南、湖南、贵州多省份的“潲水油”产销链,其产量足以危害2600多个家庭一整年。“潲水油”是从俗称“潲水”的餐厨废弃物中提炼而成的,不法商家把喂牲口的“潲水”提炼成食用油,而其多项指标可达到或接近食用油相关检测标准。
“地沟油”还在让老百姓闹心,“潲水油”又出来刺激百姓本已脆弱的敏感神经,那么“地沟油”和“潲水油”有何异同呢?
其实, “地沟油”和“潲水油”的情况很相似,“地沟油”的产业链需要经过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而“潲水油”产业链只需经过收集、粗炼、中转、精炼、销售五个环节,但是实际上两者在产业链重点环节上大同小异。
而在检测标准方面,也面临着相同的尴尬处境,目前食用油检测标准主要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几项,而“潲水油”能达到或接近这一标准。“地沟油”方面,在检测标准的具体理化指标中,只有“酸价”等个别指标可判断油是否变质、浸出物超标,而经过精加工的“地沟油”仍可能达到这几项标准。
由于“地沟油“、”潲水油“的部分原料也来源于普通油,而且多样成分加大了检测难度,加上当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限制以及检测成本的高昂,导致“地沟油”、“潲水油”的解决必须加强食品油源头和过程的监管,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强调,问题油的控制和处理仅仅依靠道德说教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