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681 120
2011-10-21
                             马云和他的事业开始衰了吗?

以发展之名,无视别人的利益,使用过激的商业手段淘汰小商家的做法,这件事本身也使淘宝商城受到了伤害。此事尽显了马云的傲气和无礼,过去的成就和人们对马云的赞扬让他自信得过了头。

然而天道却在暗中生变,这恰恰也是美好事业行将结束的症兆。要知道这世上的大大小小的独裁者都是这样产生的,当他们鄙视自己的战友、同志、人民、商业伙伴时,当他们利令智昏,得意忘形之时,命运之神就会悄然离他们而去,死神最喜欢光临雷鸣般掌声的地方,这就到了他们事业开始走向失败的时候了。

有人认为马云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乔布斯,马云自己或许也有这个志向。但是,从马云现在的表现和他的事业来看为时还尚早,马云和他的公司还没苹果和乔布斯这样的好运气。乔布斯的成功并不是他的专横、霸气,而是苹果公司从几乎倒闭中的奋起,经历失败才能成为天才,马云和他的公司要再次经历艰难的挫折,才有一点点希望重新站起来,取得更辉煌的成就。道理很简单,这世上沒有直线达到的光明未来。

希望网友传一下这篇短文,让马云先生看见,他的事业开始衰了吗?以便他感到无助时,上人大论坛来述述苦恼事。很奇怪,外行人把脉往往很准的,不信咱们等着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21 02:51:42
只停留在网站上,发展空间就小了,哪怕是学学网易养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1 05:16:32
客观地说,尽管不十分赞同LZ的逻辑及某些用辞,但对“马云店大欺客”现象,仍是极其认同LZ的结论的。

理由如下:
“淘宝新规定欺压中小商家”事件,触及了淘宝及中国国情下网络商业及网络支付(尤其是网络金融)的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经济运营底线以及所谓和谐社会的国情底线。




某尝试浅析如下:



(1)所谓淘宝们生意经的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就不多说了,一来全中国的人民口诛笔伐已很丰沛,二来,仅仅以马云起家时以“800元RMB加午饭面包+凉水+冬季住漏风无暖气的农民堆肥房”的早期北美修建铁路开凿运河的华工般待遇大批雇佣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硕士(至少那个时代算是中国和人类的经营吧)的起家原罪来说,这人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个性刻画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人“把人忽悠上船中途加价的原始积累型+垄断经营型人格”的本质。



(2)从网络商业盈利的本质来说,淘宝模式和早期的微软WINDOWS软件“上屋抽梯”式(或关门打狗式)经营战略,以及早期韩国游戏软件外挂博彩金(赌博资金)账户的业务模式一样,违背了以下基本原则,注定了他与任何一个现行的公众社会的“不和谐”,甚至相悖的必然结果。


网络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性基本原则是,普遍和不特定多数公众贡献和分享信息(从而构建稳健的的网络社会空间或平台)的主动性。以前有说法是“注意力经济”。试图用经济学语言去描述是:某种产品或服务,其质量和可用性(所谓效用)的提供呈现成本逐渐递减至无限趋于零,而消费和使用的收益长期呈现均衡的最大化。经典的网络经济学教科书中以MS早期的软件战略——即MS的WINDOWS软件在中国推广和促销期间所采用的经典的“上屋抽梯”式或关门打狗式经营战略为典型案例,(从法律角度看,存在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商业诈欺的性质。对此,国内有商法人士有所论述,鉴于举国不敢言,羊也有一家老小,自然也就到此为止了)论证之——相对于这些软件巨头们斥巨资开发功能强劲的WINDOWS办公软件套件(系统)来说,在文化,使用习惯,先进技术的应用,社会群众对新型媒体的使用,甚至zf对信息传播工具使用空间的zhengzhi性限制或放行等方面,主动去推广这些软件,成本无疑是无比巨大的。但用免费+长期服务的方式进行“潜促销”,等到13亿人民中大多数使用者对此有所依赖以后,则瞬间变脸,举起所谓知识产权和商业公平的法律大棒,要求强行收取高昂使用费用,甚至提高到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几十倍或数百倍。

微软的WINDOWS软件销售战略可谓智慧,可谓强有力,可谓像超级大国超级企业的范儿! 如今,淘宝也用了这种方法。先是笑眯眯地请大家进来,发展个十年八年,借助广大中小商户的社会影响力从ZF那里拿到所谓突破政策边界的所谓特权——(包括很多很关键的特许经营权力:比如网络银行(网络金融)的权利,比如互联网媒体的经营权利,再比如动辄可以轰动和掌控数以万家中小商户舆论的超大型非正式社会组织的“话语权”的权利,个人以为,如果马云有当年擅长玩一把LUNZI气功的李前连级ZHEGNZHIWEIYUAN的哪怕一点点心思,其手下的商户能够掀动的社会舆论能力绝对会超过当年很多很多)——而这些所谓特许经营权,来自广大中小商户对这个低成本甚至零门槛的网络大众化商场的无私和全力奉献与经营。这意味着,每一个现在还活着的大中小商户,以及曾经在网络商业竞争中自生自灭无声消亡的大小商户,都是马云淘宝平台下的一块砖瓦柱石或说“累累白骨”。当然,这种无私贡献的驱动力在于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所体现出的“为自私自益的动机而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或生产”,本身其实是无价值判断的或说中立的。曾经和现存的商业竞争的得失生死,都是商户们自由选择的一个结果,无碍他人是非。但必须看到,这种经营权利和权限的逐渐放松和诸多“经营特许权”的恩赐,ZHENGFU不是没有考虑的。如果淘宝不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添砖加瓦或说为中国国内的物质在全球化体系内充分流通服务(本质上是促进贸易和中小企业就业),则这种“特权的恩赐”就变得毫无意义。这么说吧,既然没有一个权力高层是马云的亲爹或外父,似乎就没有某种必然的理由将此等“特权恩赐”归于马云。这意味着淘宝业务模式和现象的出现,是出自公益目的驱使的。而今,一夜之间,马云将中小商户入门的门槛提升了10倍,几乎不给涉及到的数十万就业者出货或选择进退的时间,基本上除了“垄断暴力”之外,几乎就放弃了以上所说的“特权的恩赐”的所有社会服务或公益的意义,触及了这种“特权的恩赐”的政策和社会底线。当然,至于其他的商业平台为何没有发展起来,除了以上提及的“特权门槛”之外,也与我们这个国家不注重创新,不注重长期发展,以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民族个性有极大的关系。

(3)此外,说个有趣的话题。前几天,一个朋友说起所谓驱动这个世界的隐势力或暗势力的所谓共济会和骷髅会等话题。我们在《货币战争》的暗喻和周小川是不是所谓共济会会员的话题上有所争执。他以为是,因为我们这些年来,尤其在货币政策领域与某些超级大国的共振过于明显了一些。而我以为不是,因为我的一个女同学在美国高校“经营”了10年,甚至一只脚已经进入了所谓共济会上流人士的家族,最终却还是铩羽而归,尽管她的家族远远高于周小川出身的家族。所以我以为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进入所谓共济会的法眼。当然他是不赞同的。

而这种所谓共济会等隐势力或暗势力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形成巨大而深刻影响的可能性,使我想起了2010年圣诞节前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明年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开幕致辞中的一些言语或暗示。在回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饱受冲击时,发展中心主任提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自2007年起,我国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等结构调整战略转型,到2008年正是此战略转型处于平滑“落地”的关键时期,然而美国投行信用危机爆发直接触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全面、接踵爆发!众所周知,“此轮经济危机”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三架马车中,外贸的比重高居不下。以前我个人得到的数据是89%,而昨天人大经济学院的刘元春教授接受CCTV采访时说是70%。而危机后经过百转千回的调整和全中国的“消纳”,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已经降至50%(刘教授数据)。这使我对此轮金融或经济危机爆发或“手动引爆”的时机选择很是有怀疑。正如,我对马云先生一趟美国之行未归时即“手动引爆”此一惊天动地之措施之甚有怀疑。甚至,我以为,是不是马云先生在美国受到了诸如共济会和骷髅会人士的胁迫,也不一定哈。毕竟,在人家那里上市讨点钱,也不太容易。而年初“大摩女对骂当当CEO”事件中(当当网上市庆祝酒会前后大摩女以劲爆DIRTY方式谩骂和威胁在美上市的中国中小企业)也全面和直接地揭示了所谓在美中国概念股或中国网络股们其实甚为脆弱的美股生存状态——一言以蔽之,在美实现IPO(首次上市)的中国企业,其股价或生命线是掌握在各大投行或中介机构对二级市场的推盘炒作中的,任你黄金或钻石般的股票,只要不符合华尔街后台老板们的意志,被几轮做局推盘打到发行价甚至退市血本无归,几乎易如反掌。

自然,马云也不过是美国华尔街资本圈推举出的一个所谓中国的IT财富精英,他的内心想什么,道德、法律、社会责任的底线在哪里,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某种胁迫而对中小商户愤而发飚,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过,根据“投资组合原理”,系统性风险难以掌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在外贸依存度过高因而受到国际金融冲击损失甚巨幸之又幸实现迅速调整,也适用于我们如今看到的淘宝霸王条款“店大欺客”的层层迷雾和诡异事件。

联想到最近的温州、内蒙、河南等地的地方借贷(民间高利贷)全面崩盘事件,觉得,我们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既然明确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力促中小企业是主要肌体,则不应在体制改革上长期观望,踯躅不前,让中小企业和广大就业人员处于无选择的被动或不得不就范的被动境地。只有竞争才有效率,只有引入更多的竞争主体,才能够打破垄断,还市场一个公平,还社会一片和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1 08:01:15
商人都是唯利是图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1 09:09:52
所谓经济,既需公平又需效率——机会的公平,生产的效率。
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处处引人关注。规模不断壮大,服务多元化,更进一步就是资本运营(传言有意收购雅虎),是效率的体现。
阿里巴巴的公平是在于有限约束条件下,准入无障碍,有竞争力的商家进入淘宝圈,共同发展。个人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首先阿里只是一家企业,不应要求它经世济国,这不是它的能力,也对它不公平;其次,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基本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是客观的,即是说企业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力,至于最后是被市场接受还是被淘汰,那全由企业自我承担。阿里发展到一定规模,要做强做大,所以只选择了大商家。企业的存在首先应该是主业生产与创造就业,而不是无私奉献。小商家在选择加入淘宝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有如今这个门槛风险,如果没考虑到,最终被淘汰,那也只能说是市场的效率。
阿里是否衰了,现在还真能做出判断。舆论的威力的强大的,市场的认可才是根本。个人觉得小马哥的选择是阿里发展到这个阶段自然而然的决定,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只能看市场的反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1 09:10:00
所谓经济,既需公平又需效率——机会的公平,生产的效率。
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处处引人关注。规模不断壮大,服务多元化,更进一步就是资本运营(传言有意收购雅虎),是效率的体现。
阿里巴巴的公平是在有限约束条件下,进入无障碍,有竞争力的商家进入淘宝圈,共同发展。个人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首先阿里只是一家企业,不应要求它经世济国,这不是它的能力,也对它不公平;其次,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基本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是客观的,即是说企业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力,至于最后是被市场接受还是被淘汰,那全由企业自我承担。阿里发展到一定规模,要做强做大,所以选择了大商家。企业的存在首先应该是生产服务与创造就业,而不是无私奉献。小商家在选择加入淘宝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有如今这个门槛风险,如果没考虑到,最终被淘汰,那也只能说是市场的效率。阿里是否衰了,现在还真难做出判断。舆论的威力的强大的,市场的认可才是根本。个人觉得小马哥的选择是阿里发展到这个阶段自然而然的决定,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只能看市场的反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