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807 2
2006-11-25

最早论述过交易,交易的性质,交易完成的条件的经济学家是谁?

他有哪些作品,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26 23:50:00

节选一段本人以前的读书笔记:(zhangweiguo,“交易成本简评”)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分析方法。根据英国经济学家Roger E. Backhouse的考证,“transaction costs”这术语首先是Marschak1950年使用的。而“交易成本”的思想是1937年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Economica》杂志上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它打破了主流微观经济学“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标志着“交易成本”范畴的创立和交易成本理论的初步形成。“交易成本”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方法成为了新制度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等一系列理论研究的基础。

一、什么是交易

最早使用“交易”概念并对其功能和分类加以分析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在《政治学》中把“交易”视为三种“致富技术”(畜牧业、交易和矿冶、木材采伐等)之一,并把“交易”分成三个部门的交易:商业交易(包括海上贸易、陆上贸易和当地贸易);贷钱取利(金融交易或货币交易);雇佣制度(劳动力交易)。意思是指人们从事这三种交易活动都可以带来财富或致富。亚里士多德的“交易”离新制度经济学使用的“交易”和“交易成本”范畴的含义显然还相距较远,但他把“交易”与“生产”在内容上是区别开来的,“交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

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John Commons)把“交易”作为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范畴建立起来,并做了明确界定和分类,从法律、经济学和伦理相互关系的意义上研究“交易”。他认为:“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权(它不等于自然形态的物质即财产本身)的转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而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其本身必须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指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人与人间的交易关系是一种利益上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这种交易既在现在不断地、反复地、连续地发生,又使交易者能可靠地预期将来还会这样发生;“交易”这种人类根本或基本的活动单位,是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关系的单位,它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换”不同。“交换”是一种移交与接收物品的劳动过程,或者移交与接收一种“主观的交换价值”,是一种物质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或伸缩关系,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基础上的新古典经济学就是对这种物质供求平衡关系的描述,而“交易”不以实际物质为对象,而是以财产权利为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利的让与和取得关系,是依法转移法律上的控制。

康芒斯进一步将交易区别为买卖的、管理的和限额的三种交易方式。买卖的交易遵循商品经济的等价原则,经济主体是买主和卖主,厂商和消费者等;管理的交易遵循生产技术和效率原则,为了生产财富而进行的在不同生产当事人之间的产权安排,经济主体是生产组织(如企业)内部的管理者;限额的交易实际上是具有垄断地位的组织,包括政府利用超经济力量自己获取产权,或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产权,包括数量限额和价格限额。以上三种交易合在一起构成了“运行的机构”,也就是经济制度,实际上是交易活动的有规则的载体。交易是不断的、反复的、具有必然性,而且人们能够不断地做出这种预期,类似于天然规则。这就是所谓交易的“秩序”,实际上是指交易的必然性、连续性和反复性。

可见,“交易”概念早在科斯等产权经济学家之前就已经创立、界定和使用。尽管康芒斯将“交易”作为制度经济学的最小的分析单位,并对“交易”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较严格的界定,但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带有浓重的伦理学色彩,不是以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内容,因而没有对“交易”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没有顾及到人们的交易活动是要付出代价的,进而没有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认识到交易本身也要消耗资源,过高的交易代价意味着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尽管如此,新制度经济学仍然深受康芒斯等的影响,把“交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考察交易活动的费用,把“交易”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交换关系。

…………

-----------------------------------------------------

关于作品看看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上册、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等。

读一读关于合同法的著作也有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6 21:09:00

Marschak

有没有Marschak的文章1938、1950已经翻译成中文的版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