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税收乘数的定义到底是税收总量变化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还是税率变化呢
我们倾向于认为是税收总量变化
在书中,一般认为t=0是固定税的情况,如果如3楼朋友所说,那么把t=0代入后结果是不一样的。
很多教科书在说明平衡预算乘数的时候都认为,在t=0的情况下才有平衡预算乘数=1,但是根据《The new palgrave》的理论,在t不=0的情况下依旧有平衡预算乘数=1的结论
证明过程是这样的(主要是证明Kt)
Y~=b(1-t)T~+[b(1-t)T~]^2+[b(1-t)T~]^3+....+[b(1-t)T~]^n=b(1-t)T~/[1-b(1-t)]
(Y~表示Y的增量,^n表示n次方)
之后配合Kg就能得到结论,即平衡预算乘数=1
他给出的证明过程是根据经济意义来证的,如果没错的话,应该是最基本最准确的。
问题就是,在税收变化,比如变少的情况下,人民手上的钱多了,那么这笔钱投入在国民生产的体系中,初始值到底是多少。
如果是b(1-t)T~,就有《The new palgrave》的答案,如果是bT~,就有现存的很多教科书中的答案。
高鸿业先生的书,避开了这个问题。很多外文的经济学教科书对乘数问题也没做深入研究。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教科书都是用均衡国民收入来证明乘数,如果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很多教科书的结论就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现在倾向认为,在税收变化的情况下,均衡国民收入的结论是不能很好的符合实际的,也就是说需要在里面增加变量
问题还是很复杂。大家讨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