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2433 0
2006-11-26



拉美改革启示录 2006-11-23 14:24:00


遥远的大陆,神奇的土地。
古老的文明狂热的足球。

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丰富多彩的实验室”,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同样波澜壮阔,
上个世纪末,一场经济改革的旋风再次席卷拉美,
整个世界都在注视:这场旋风到底是地狱的使者,还是天堂的呼唤?
《拉美改革启示录》《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拉美改革启示录》
江时学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拉丁美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那里有优美的探戈,有香浓的咖啡,有迷人的足球,而且还有非常雄伟的玛雅金字塔。而此外,拉丁美洲还以它的现代化进程闻名天下。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期,拉丁美洲又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那么这场经济改革,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它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此外我们又应该如何地去评价这样一场经济改革。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江时学先生。欢迎江先生。
您好,江先生。来,请坐。
好,首先还是和大家一起来通过大屏幕来了解一下江先生。

江时学简介
江时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拉美研究专家。1956年他出生于江苏吴江,198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进入社科院拉美所工作以来,他致力于拉美经济改革和发展模式研究,兼具现代化的理论诉求、发展中国家的独特视角以及比较视野中的亚洲本位、中国情怀。
著书立说、学术访问、中外讲坛、学界论战,江时学先生一路走过,上下求索。他的心中有一个梦,要在中国拉丁美洲研究这块学术新大陆上开垦良田、浇灌花朵。而触摸拉美、理解拉美,或许正是为了更好的启示中国。

主持人:触摸拉美,研究拉美,这是刚才短片当中的两句话。那我就特别想知道,把您的研究对象放到拉丁美洲这个土地上,这是机缘巧合,还是说您一直就对它有兴趣?
江:我是1980年大学毕业的,那个时候大学生你不用自己找工作,完全由我们国家分配,所以我被分配到当时的中联部,中联部把我分配到了拉丁美洲研究所。我对拉美了解得很少,我记得我到拉美所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加勒比在地图上的什么地方。
主持人 那如果说连加勒比海这个岛上在哪里都不知道,可以说对拉美可能是几乎完全不知的情况下.
江 完全不知
主持人 这个研究从哪里着手.怎么开始?
江 那就从零开始吧,完全从零开始.就是学拉美的知识,那么搞国际问题研究,除了了解你这个对象国以外,你还得确定一个研究领域,比如你是研究政治的,那么你就政治得懂一点,你搞经济的,那你得有关经济学的术语你得懂一点,我的专业是拉美经济,那么也得知道一下什么叫对外贸易,什么叫经常项目,诸如此类的经济学的术语得懂一点.
主持人:那为什么要去研究拉美的经济呢?拉美有其他很多可能更有意思的东西啊
江 我觉得我一开始的时候还研究过玛雅文化,对玛雅文化也感兴趣,后来觉得玛雅文化没什么,就是离我们国家的现实太远了一点,那么当时我们国家刚刚对外开放,有许多许多问题很值得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借鉴,学习,所以我觉得这个拉美经济应该好好地研究研究.
主持人:第一次去拉美考察是什么时候?
江:第一次应该说那是,也就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我在美国加州大学,叫圣地亚哥分校,圣地亚哥分校离那个墨西哥这个有个边境是蒂华纳,很近,这个半个小时开车就过去了,当时是1990年,我就感觉到,哎哟,我终于到了拉美了。
主持人:那个墨西哥的边境小镇,留给您什么样的印象?
江: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你比如说马路,马路上灰尘比较多,这个汽车比较破旧一点,特别是跟美国街道相比,房屋的建筑好像也跟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相比反差比较大。
主持人 后来真的能够踏上这个拉丁美洲的很多不同国家的土地的时候,会和您最初的这个边境小镇留的印象有什么不同吗?
江 我也去过几个国家,感觉到应该说来发达的,拉美发达的地方还是比较发达的.我在智利我对那个当地的陪同说,我说你带我去智利最繁华的,最富的富人区,跟我在美国加拿大,在伦敦看到那些富人区没什么两样,我说你给我带到最穷的地方,那个穷的,贫民窟确实是很穷。就是说这个房屋像那个,就建在山坡上,很小的房子,像那秘鲁的话,那个地方也不怎么下雨,屋顶都没有的,就几块铁皮钉一钉,没有固定的用电,用水,排水系统都没有,反正就是确实是生存条件很困难,那是贫民窟。 但是富的地方,跟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没什么两样,这就是拉美。
主持人:我听说您还和卡斯特罗有过一张合影,是吧?
江:那个是04年我陪我们社科院的一个团到古巴去访问,当时是古巴马上就要面临一场飓风,卡斯特罗就在电视台跟民众,跟记者在谈,说我们应该怎么样来防止飓风的灾害,他谈得,谈兴正浓的时候,突然之间一看表,哎哟,说对不起,我外面还有一个中国来的一个重要的代表团等着我呢,我必须得去跟他们见面,那个时候已经是快要12点了,半夜12点,据他的身边工作人员说,他那天晚上,晚饭还没吃呢,但是卡斯特罗同志还是精神饱满地给我们讲,就是说是天下大事谈了很多很多。
主持人:如果不涉及机密的话,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他到底说了点儿什么,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他这个人也挺神秘的。
江:他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间,不要过度地相信全球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要做好,这个叫迎接挑战的准备,这是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个,当时美国正好颁布了一个措施,要制裁古巴,他说我们不怕,美国已经制裁我们几十年了,我们不怕,我们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我们一定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给我留下深刻的第二个印象。第三个印象呢,他就谈了一下,就是中国跟古巴怎么发展双边关系,他已经说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中国跟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今后应该加强合作,把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高潮。
主持人:看得出江先生是在拉丁美洲有着非常丰富的经历,见过很多人,了解很多事情,尤其是对拉丁美洲的这个经济改革有着深入的研究。那我想这些经济改革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接下来的这个演讲当中,江先生就会告诉我们,我们掌声欢迎江先生给我们进行主题演讲。
悬念小片: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
一场新自由主义旗帜下的“经济政变”席卷拉美,震惊世界。
这场改革从何时发端?又从哪里兴起?
皮诺切特将军一声枪响,
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是无尽的痛苦?
还是新生的希望?
《拉美改革启示录》《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江:从80年代末开始,大洋彼岸的拉美国家开始进行了经济改革,那么唯一一个例外就是那个智利。智利的改革是从1973年就开始,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现在国际上有三个9.11,第一个9.11是本拉登那个9.11,把那个两个世贸大厦给炸了,第二个9.11就是智利那个9.11,是什么呢?是1973年9月11号,皮诺切特将军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前总统阿连德,那是1973年的9月11号,第三个9.11应该是11.9,是1989年11月9号,(是柏林墙的倒塌)。这个三个9.11,应该说对世界格局或者某个地区的这个形势的发展应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说智利的改革是从1973年开始的,那么其他拉美国家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这场改革,它的影响之广,程度之深,应该说在整个第三世界来说还是比较少有的。所以有人说,那个时候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拉美地区发生了一场经济政变,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那么我们在讨论拉美经济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为什么改,二,是如何改的,三,就是改得怎么样。
悬念小片:
面对“失去的十年”,
拉美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芝加哥弟子归来,
华盛顿共识出台,
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
拉美改革的真正动因是什么?
《拉美改革启示录》《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第二帕
江:先来说这个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改?我想简单地说就是不外乎拉美国家这个改革,它的动力受到了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这个内因来说,就是大家都知道的1982年,墨西哥爆发债务危机以后,拉美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双重危机的打击,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那么怎么办?要摆脱危机,他们就要通过改革来寻求出路,这个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呢,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个许多拉美国家实现了民主化,叫还政于民,在这个进程中上台的那些人,我们称之为新一代领导人,这些人大多数,绝大多数都是在欧美大学中获得过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他们长期受西方经济学和那个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所以说对那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调节比较容易接受,他们通过大选获得政权以后,就启用了大量在欧美获得过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进行了经济改革,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内部因素。
那么从外部因素来说,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一个就是因为当时刚才我说了,在80年代拉美国家陷入了这个,叫所谓的,叫“失去的十年”,他们需要外部资金,他们的外部资金从哪来呢?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世界银行过来,从美国这边过来,美国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那个世界银行就说,你要获得我的贷款可以,但你必须要照我的做,你必须开放市场,你必须搞私有化,你必须搞自由化,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拉美的改革也是被外部力量逼出来的,这个是第一个因素。
江:第二个外部因素就是当时东亚和这个“前苏东”国家,它们在发展道路上取得的不同的业绩,使得拉美国家感觉到就说是只有搞市场经济才是出路,因为前苏东国家是搞中央计划经济的,后来它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所以说这个也是促使拉美国家搞改革开放的一个因素。那么另外一点,又必须要指出的就是说,在拉美国家搞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间,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构成了拉美国家的这个理论基础,这个新自由主义,什么叫新自由主义呢,它是一种以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计划经济,反对公有制这样一种思想理念,它主张的就是自由化,搞那个市场化,那么华盛顿共识,那是在1989年,总部在华盛顿的有一个叫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叫威廉姆森,他召集了一个会议,他们的会议讨论讨论了八十年代拉美经济调整,今后应该怎么办.会议上达成的十点共识,称之为华盛顿共识.那么刚才说的是就是第一个问题,拉美国家为什么要改革,第二点我们要说的就是说,这个拉美国家是怎么改的。我觉得这个拉美国家怎么改呢,跟我们中国的有一句通俗的说法,叫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差不多,拉美国家的这个改革也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总的说来,我可以归纳为四个化,叫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
江:这个贸易自由化就是降低关税壁垒,开放市场,本来拉美国家的关税,就是平均关税率很高的,通过改革开放,现在已经降低到10%以下,比我们国家降得还低,第二个是叫搞国有企业私有化,因为拉美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前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亏本的,那么在这一次改革过程中间,拉美国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些国有企业出售,出售给外国投资者,出售给本国的私人投资者,搞私有化,这个是第二个化。第三个化就是搞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放松政府对金融部门的控制,在改革以前,拉美国家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都是由政府定的,说这个贷款,这笔贷款应该贷给谁,贷到什么部门,贷到什么地区,都由政府说了算,中央银行没有它的独立性,银行储备金要求比较高等等等等,这些在经济学术语上叫金融压抑,这个金融压抑已经有许多学术研究表明是非常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在这次改革中间,拉美国家就搞金融自由化,就是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完全由市场来定,这个贷款都是由银行自己定等等等等一些措施,这个叫金融自由化。那么最后一个就是叫经济体制市场化,这个是主要是涉及价格的制定,劳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制度,完全是由看不见的手来管理。你比如说墨西哥人是喜欢吃一种玉米饼,玉米是在墨西哥的玛雅人发明的,他们喜欢吃这种玉米饼里边夹一点菜,卷起来吃,像那种馅饼似的那样,过去,在改革开放以前,这张小小的玉米饼的价格都是由政府说了算的,你在这个地区,你的价格不能超过“几个比索”,在那,在城里这个价格应该是多少,但是现在改革开放中间,像这种商品还有绝大多数,应该说几乎所有商品全部放开,这个就是经济体制市场化,所以说拉美国家的改革主要是这个四化,就是贸易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金融自由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这四个化。
江:那么下面我们要谈的就是说第三个问题,那么拉美国家通过几十年的改革,改革的成效如何,改得怎么样,这个是一个很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这个应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评价拉美国家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评判的标准,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说我们的改革有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美国家找不出这个三个标准,所以往往在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时候就五花八门的观点都有,有一种说法说拉美是新自由主义改革的重灾区,什么腐败,收入分配不公,贫困加剧恶化,社会治安恶化,社会问题严重,一切问题都是归咎于这个改革,这是一种观点。那么我个人认为,应该说拉美的改革,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取得成功的。
悬念小片:
同样的改革,
为何智利面露欢喜,
阿根廷却流下眼泪?
经济危机,民众暴乱,
两个星期换了五位总统,这一切到底是谁惹的祸?
《拉美改革启示录》《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第三帕
这个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80年代是拉美“失去”这十年,因为改革,拉美国家已经走出了这个经济低靡不振的这样一种困境,最近几年,拉美的经济改革增长的都是5%左右,你别以为好像是拉美国家的增长率只有5%,我们中国的增长率8%,9%,它怎么那么低呀?但是对于拉美来说,这个5%的增长率是非常非常高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说国民经济活力有所增强,抵御这个外部冲击的这个能力也是在不断地强化。你比如说同样以墨西哥为例,1982年这个墨西哥爆发债务危机以后,这个国家用了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而1994年,墨西哥爆发了金融危机,墨西哥只用了半年左右时间就摆脱了这个危机,而9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危害性不亚于1982年的债务危机,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改革,这个墨西哥,它那个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强化,这个是一点。
江:那么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本来在拉美国家是非常封闭的,搞“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非常封闭的,那么通过改革开放,它的开放度在不断地增加,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程度,就与之越来越密切,第四点,另外一个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拉美国家的那个宏观经济形势有所改善,财政失衡的现象在减轻,通货膨胀率也在下降,拉美的通货膨胀率在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的,拉美有许多好的东西,但是也有许多不好的东西在世界上是出名的,其中之一就是这个通货膨胀率,在70年代、80年代,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玻利维亚,南美洲小国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在1983年,1984年,高达24000%,这个国家,你早晨你去买一台收音机,买个电视机,到晚上可能就只能买一瓶啤酒,买一块巧克力了.那么通过改革开放以后,实施一些改革开放措施,控制财政开支,稳定财经纪律,使得这个通货膨胀大幅度地下降。有许多人说嘛,说只有在价格比较稳定的国家里,才可以使用自动售货机,那个时候拉美国家是没有自动售货机的,马路上见不到的,那么最近几年,拉美国家的自动售货机越来越多了,因为它那个价格稳定了嘛。
江:那么另外一个呢就是这个企业的效率在不断地提高,应该说绝大多数企业的效率,这个一定程度上与私有化有关系,在过去,那个拉美国家的电讯公司都是国有的,你要装一部电话,你得要排队,到电话局排队,费用很高,折合成美元要一千美元,两千美元,要排队等上一年两年,而现在这些电讯公司私有化以后呢,效率提高了,装一部电话很便宜,过那么两三天就能把电话装上,这个呢应该说来还是得益于改革措施的。这个是一个方面。那么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人的生活水平在下降,但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还有一个就是大量的外资开始回流,本来在80年代,拉美是资本外逃非常严重,后来这个外资就开始回流了,这个是一点。那么另外一点就是这个,叫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强化。那么最后一点,也很重要的就是这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重新复苏。

上面几点应该说来是拉美改革开放取得的这个成就。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拉美国家的改革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你比如说这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拉美经济改革的社会成本很大,所以说这个最近几年,我们在讨论拉美改革的时候经常看到拉美国家的这个贫困问题仍然很严重,收入分配非常不公,这个你比如说巴西,巴西的基尼系数超过0.6,可能在世界上据说是近似于比那个非洲国家塞拉里昂好一点,这个收入分配,当然,你也不能说是收入分配完全是经济改革的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与经济改革有关系,另外一个,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经济改革提供了许多所谓的叫做“寻租”的机会,那么有些人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就获得了大量的租金,特别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间,这个腐败问题非常严重,这是一个方面。
江:那么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许多中小企业,因为市场开放以后外国来的竞争不断地加剧,那么许多中小企业,它没有这么强的竞争力,所以呢竞争不过外国产品,它就不得不来削减产量或者甚至关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什么最近几年拉美国家的这个失业率比较高,与这个就是有关系的,这是一个方面。那么另外一点就是在私有化以后,国有企业私有化有它的一些有利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私有化也有许多弊端。比如说,这个本来某个行业,某个部门是被政府垄断的,政府的国有企业给垄断了,现在呢这个垄断从政府垄断转移到私人垄断,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都有这个情况。那么最后一点呢,最后一个弊端就是说在金融自由化以后,由于政府没有加强必要的监管,所以许多银行业,金融部门经常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到拉美爆发过三次很严重的经济危机跟金融危机,就是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有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这个三次金融危机都是举世瞩目的。所以说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拉美改革呢?就说拉美的改革应该说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的地方,但总的说来,拉美的改革是,应该说来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我们在谈拉美的时候就必须要谈到就是说,怎么来看待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是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工具,这个两者之间是有必然的联系的。那么我们在谈到新自由主义的时候,人们常说的一个国家就是说这个智利,因为智利是国际公认在改革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智利没有遇到过这个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它的收入分配相对来说比较公正,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也比较协调,那么有人就说了,说智利的改革是什么样的改革,有一种说法认为说,智利的改革是彻头彻尾的新自由主义,因为什么?因为当时这个皮诺切特将军上台以后,他推行的改革就是以芝加哥弟子,他们提出的这个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所以说智利的改革是彻头彻尾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江:但是也有人说不对,智利的改革不是新自由主义改革。为什么?因为智利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而新自由主义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说智利的改革不是新自由主义改革。这个是我跟我们的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们学生提出来的这么一个观点。那么还有人认为说,智利的改革,应该说来与新自由主义有关系,智利的改革是把新自由主义与智利的国情结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叫新自由主义智利化,所以它比较成功地使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协调,使经济改革取得比较好的成功。那么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这个不一定非要去讨论这个改革是新自由主义改革,还是不是新自由主义改革,因为小平同志说过一句话嘛,说我们讨论中国改革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讨论说这个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所以我们在讨论智利的时候,讨论拉美的改革的时候,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强调它的改革是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改革,还是不是新自由主义改革,这个是跟新自由主义有关系的。那么另外一点就是关于这个华盛顿共识。谈到华盛顿共识的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个华盛顿共识与那个2001年这个叫做阿根廷爆发的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阿根廷这个国家非常有意思,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阿根廷是世界上人均收入全世界排名第6,是非常富裕的一个国家,这有人讲说某某某很富有的时候,在欧洲和巴黎的上流社会,说江时学很富,说他富得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是这么来形容阿根廷的。但是在21世纪初,我们却看到这个国家陷入了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中间,原因是什么?那么刚才我说的,这个国家陷入了三重危机,社会危机就是许多平民百姓,就是上街游行,因为什么?因为政府把银行关了,你存在银行里的钱,你不能取出来,到后来放松一点,说每个星期只能取出250比索,那么许多人他要出国旅游,许多人要看病,许多人要买汽车,买房子,这个钱就取不出来,所以他就抱怨,就上街游行,那么像他们游行有个特点,就是拿着那个锅碗瓢盆,拿个勺子那样敲,敲着锅碗瓢盆游行,然后把那个汽车轮胎放到马路上,点着火烧,把那个道路给封锁了,在2001年的11月份,就是群众示威游行,结果警察镇压的时候死了几十个人,总统辞职。这个总统下台以后呢,应该是由副总统来做总统呢,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这个副总统因为跟总统在反腐败问题上,两个人产生意见分歧,这个副总统,他就辞职了。辞职以后就没有副总统,没有副总统怎么办?
江:那么就根据它的法律,只能由众议长来接任这个临时总统,而它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天,不能超过48小时,所以说第一个总统2001年12月初,德拉鲁阿总统辞职了,辞职以后没有副总统,由众议长做总统,然后在48小时以内,各个党派进行协商,产生出一个总统,叫萨阿总统,由他,说你做一下总统,你干到明年3月份,然后我们再进行,叫提前大选。这个总统,萨阿总统同意了,但是上台以后,他说,不行,我不能干到明年3月份,我要再干到,再干到03年的大选,那么其他党派不同意,说不行,你这个违反了我们几个党派达成了这么一个承诺,萨阿总统他说,那你要让我干到明年3月份,那我还不如现在就不干了,所以他在台上干了7天,这是那个第三个总统,这个众议长又上台干了48个小时,这是第四个总统,那么到了2002年1月1号,产生了一个新的总统,叫杜阿尔德,所以说两个星期以内换了五个总统,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少有的,所以说阿根廷从原来一个非常富有的一个国家,变成如此危机重重的国家,原因是什么?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因为90年代期间,这个梅内姆总统搞的那个新自由主义改革,搞的这个,按照华盛顿共识搞的那个改革,才导致今天这个地步,这是一种说法。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了,就是说这个看法是不一定对的,你比如说华盛顿共识有那十个主张,就是搞那种自由化,市场化,其中有一点叫,要强化财经纪律,控制财政赤字。那么有人就说了,说你梅内姆总统,你没有照华盛顿共识去做,你如果当初照华盛顿共识做了,把财政赤字控制做了,你也不至于使阿根廷陷入危机,因为这个国家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我把它归纳为三点。僵硬的汇率制度,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庞大的财政赤字,这个三者结合起来,它会使任何一个国家陷入危机,那么当时有人就是说,是认为梅内姆总统应该把财政赤字控制住,所以这种问题确实也挺有意思的,很值得我们讨论、研究,有些问题涉及到,叫更多的学术争论,那么通过分析拉美国家这个经济改革,我们能从拉美经济改革中间得出来什么样的启示,什么样的教训呢?
悬念小片:
人均GDP1000美元,
被称为现代化的十字路口,
或走向成功,或走向沉沦。
命运的红绿灯下,
中国是否正面临拉美化之忧?
历史的怪圈、拉美的教训,
《拉美改革启示录》《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江:第一点,就说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改革的社会成本,必须要使社会的每一个人从改革中受益,第二个结论呢,就是一定要注意改革开放市场与保护本国市场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你开放,你是必要的,但是与此同时,你也应该适度地对国内市场加以保护,那么这个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拉美国家光顾这个,叫开放市场,没有对国内企业加以保护,这个是第二个教训。第三个教训呢就是要重新确定国家的作用,就是要,这个国家这个作用是什么?拉美国家通过私有化降低了国家作为生产者的这个作用,但是它的这个管理者的功能没有强化,所以这一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改革的时候,应该加以注意的。总而言之,国际学术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拉美国家现在应该进入到第二代改革,就是要对改革进行改革,就是叫做reform the reforms,第一个reform是动词,第二个reforms是名词,reform the reforms,就是对改革进行改革,在90年代期间,许多拉美国家在圣地亚哥开过一个会,达成一个共识,叫圣地亚哥共识,就是什么,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间,拉美国家一定要注意社会发展,一定要注意收入分配的公平,这个教训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我觉得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我就,今天就这个就讲到这。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江先生给我们进行的演讲。那我特别想问的一个就是,这个美国一直在拉丁美洲,它的经济当中扮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因为拉丁美洲的人,他们自己都有一句话,说我们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这句话,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
江:这句话应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那么美拉关系一直在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90年代的时候,当苏东国家,就是前苏联国家发生剧变了以后,他们也曾经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得到美国的援助,所以他们有一段时间曾经说过,多么幸运的拉美啊,虽然离上帝很远,但是离美国很近,这句话的意思就变过来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在90年代以后,美国跟拉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对拉美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所以应该说美拉关系确实是一种叫爱与恨的这样一种关系。
主持人:对于拉丁美洲的问题呢,有很多的网友也都特别地关心,我这儿呢就收集到一个网友的问题,他的名字叫做十字路口,因为刚才您也谈到了这个拉美化现象到底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那他想问的呢就是说,国际经验显示,很多国家在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的时候,可能就处在一个十字路口,那一方面呢可能就是进入黄金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