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拜谢qinzhaoxin0404先生,不过还是没怎么懂。
 “意愿投资是指事先计划投资的实际量。实际投资严格的说指事后的、剔出价格变动的投资实际价值。经济学中的实际量对应名义量。所以,实际投资也可以指剔出价格变动的预计投资,即意愿投资”
  上面的这段话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假如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人们计划投资500,这就是事先计划投资的实际量,既遗愿投资。而在投资行为发生之后,剔出了价格变动,500的实际价值只有400,则实际投资就是400。
  但是书上在分析均衡产出时是这样讲述的:假若计划投资为500,但事后的实际储蓄是600,则企业发生了100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实际投资为600。这种讲法和上面的剔出价格变动的讲法好象是有差别的。 
  “意愿投资的乘数分析是计划投资变动所能引起的预计收入变动的反应。经济学中的分析是事前分析,其分析模型中的变量都为事前实际量。”
  这是不是说书上分析乘数时,都是说如果投资、购买增加多少,产出会增加多少。比方说,修建一所房子的支出导致了产出的多少变动是事前分析,而不是实际发生的经济行为。
 “总需求为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这里面所有变量都为事前实际量,投资是指意愿投资。‘政府为满足军事需要,购买武器,此支出使总需求增加---’这里的政府支出增加是指事先计划的政府支出增加的实际量,所引起的计划总需求实际量的增加。”
  这是不是说,讲投资、购买增加多少导致了总需求增加多少进而导致产出增加多少只是说意愿的,而不是实际发生的。但若只是意愿,而没有发生实际的经济行为,这种意愿是怎么导致实际的产出增加的。是不是有了这种计划后,就会有实际的经济活动发生。
  另外。书上经常说某某时期,投资的增加导致了经济的繁荣,这里显然是说实实在在发生的投资,并导致了实际的产出的增加。那一般意义上说投资增加导致了产出增加到底是说意愿投资增加导致了计划产出的增加还是说实际发生的投资导致了实际产出的增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8:02:2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