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222 14
2006-12-02

意愿投资和实际发生的经济投资行为有什么联系?意愿投资为500到底具有什么经济含义?是不是指人们有投资500的意愿,而且还没有进行投资活动,只是一种意愿。随后就按照这一意愿进行投资,并会产生一个实际的投资额!

另外一个概念是“实际投资”,是指事后衡量的实际发生的投资额。那一般书上说“投资增加”是说“意愿投资”增加,还是实际发生的投资支出增加了。按照书上的例子,修建一所房子的支出导致了产出的增加,这显然是说实实在在的投资支出,也就是说“投资增加”应该理解为实际投资支出的增加。但按照书上的均衡模型,是意愿投资曲线的上升,在这里似乎又是理解为意愿投资的增加。如果平时说的“投资”、“购买”都是说实际的投资支出的增加亦或减少,那“意愿投资”在乘数分析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还有,书上说投资、购买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起均衡产出的增加。那这里到底是“意愿投资”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还是实际发生的投资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按照总需求的含义:人们所意愿购买的产出量。依据这种理解,应该是人们意愿投资的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而且书上也说,经济达到均衡时,意愿总支出等于总产出,既总需求等于供给,也是意愿的意思。但书上举出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总需求的增加,说政府为满足军事需要,购买武器,此支出使总需求增加,这里显然是说实际支出的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也就是说是实实在在的的支出构成总需求,而不是意愿的。

很困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2 15:29:00

意愿投资是指事先计划投资的实际量。实际投资严格的说指事后的、剔出价格变动的投资实际价值。经济学中的实际量对应名义量。所以,实际投资也可以指剔出价格变动的预计投资,即意愿投资。

意愿投资的乘数分析是计划投资变动所能引起的预计收入变动的反应。

经济学中的分析是事前分析,其分析模型中的变量都为事前实际量。

总需求为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这里面所有变量都为事前实际量,投资是指意愿投资。

“政府为满足军事需要,购买武器,此支出使总需求增加---”这里的政府支出增加是指事先计划的政府支出增加的实际量,所引起的计划总需求实际量的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19:49:00

先拜谢qinzhaoxin0404先生,不过还是没怎么懂。

“意愿投资是指事先计划投资的实际量。实际投资严格的说指事后的、剔出价格变动的投资实际价值。经济学中的实际量对应名义量。所以,实际投资也可以指剔出价格变动的预计投资,即意愿投资”

上面的这段话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假如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人们计划投资500,这就是事先计划投资的实际量,既遗愿投资。而在投资行为发生之后,剔出了价格变动,500的实际价值只有400,则实际投资就是400。

但是书上在分析均衡产出时是这样讲述的:假若计划投资为500,但事后的实际储蓄是600,则企业发生了100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实际投资为600。这种讲法和上面的剔出价格变动的讲法好象是有差别的。

“意愿投资的乘数分析是计划投资变动所能引起的预计收入变动的反应。经济学中的分析是事前分析,其分析模型中的变量都为事前实际量。”

这是不是说书上分析乘数时,都是说如果投资、购买增加多少,产出会增加多少。比方说,修建一所房子的支出导致了产出的多少变动是事前分析,而不是实际发生的经济行为。

“总需求为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这里面所有变量都为事前实际量,投资是指意愿投资。‘政府为满足军事需要,购买武器,此支出使总需求增加---’这里的政府支出增加是指事先计划的政府支出增加的实际量,所引起的计划总需求实际量的增加。”

这是不是说,讲投资、购买增加多少导致了总需求增加多少进而导致产出增加多少只是说意愿的,而不是实际发生的。但若只是意愿,而没有发生实际的经济行为,这种意愿是怎么导致实际的产出增加的。是不是有了这种计划后,就会有实际的经济活动发生。

另外。书上经常说某某时期,投资的增加导致了经济的繁荣,这里显然是说实实在在发生的投资,并导致了实际的产出的增加。那一般意义上说投资增加导致了产出增加到底是说意愿投资增加导致了计划产出的增加还是说实际发生的投资导致了实际产出的增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8:02: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21:54:00
在实际中,投资和储蓄永远相等,就好象购买和销售永远相等一样,永远是那个均衡点,而意愿则不一样,有点带经济学家的想象,只是分析经济的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17:52:00

“在实际中,投资和储蓄永远相等,就好象购买和销售永远相等一样,永远是那个均衡点,而意愿则不一样,有点带经济学家的想象,只是分析经济的工具”

事后的投资和储蓄当然是相等的,这我也知道,不过不一定‘就是那个均衡点吧’,均衡点是指那个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相等的点吧!

我只是不清楚这个意愿和实际的发生之间的联系,因为我觉的书上的很多分析都好象是说实实在在的支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7:59: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18:0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