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837 10
2006-12-02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德国舍弗勒并购洛轴<o:p></o:p></P>
<P > 洛轴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之一,掌握着诸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配套轴承核心技术,其中包括“神舟”系列飞船的多处核心轴承都由其生产。此外,洛轴还占领着铁路轴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左右的市场份额,如果舍弗勒并购洛轴成功,加上它从西北轴承获得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的市场份额,舍弗勒将在我国铁路轴承市场占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5</FONT>%的市场份额,形成一定的垄断性。目前此收购正在进行中<o:p></o:p></P>
<P >2凯雷收购徐工<o:p></o:p></P>
<P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9</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7</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FONT>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20</FONT>家重点企业,国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63/CIMS </FONT>应用示范试点企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实现营业收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0</FONT>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徐工太强了,整个工程机械国内136个产品,它占了一半以上,并且有二十个左右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前三名。目前,凯雷正在进行对徐工的收购。最新的收购方案是,徐工和凯雷各占50%的股权。<o:p></o:p></P>
<P >据徐州政府网报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法国圣戈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AM</FONT>公司斥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亿元收购徐州钢铁总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说到徐州钢铁总厂许多人并不知道,该厂建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8</FONT>年,虽叫钢铁厂,也搞过转炉生产,是一个多年不出钢的钢铁厂。这个企业主要从事铸造铁的生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2</FONT>年被法国圣戈班集团其全资子公司圣戈班管道公司看中,而这家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离心球墨铸铁管生产商、销售商。合资生产是一件好事,合资后整个企业实现较大的发展,于是现在就要收购,这里面的奥妙就在于徐州钢铁总厂的铸铁属于高质量铸铁,收购之后这块肥肉也就让法国圣戈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AM</FONT>公司吞下。据了解这个圣戈班集团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5</FONT>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集团至今已在华设立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6</FONT>家企业及公司,由此便要把这些企业变成为圣戈班集团出口海外的球墨铸铁的最大基地。<BR> 这样号称江苏省装备机械生产中心的徐州也就没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产品,徐州虽还是装备机械生产的中心,然没有自主的权利,已经完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空心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o:p></P>
<P >另据报道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正在中国展开一场并购扩张风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几乎都被列入其并购计划中。于是《中国财经报》说,跨国巨头不仅仅是要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从根本上消灭其潜在的竞争对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中国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如果一味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出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些基础产业,那么,我国的基础工业将出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空心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趋势。<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 </FONT>美国高盛收购双汇<o:p></o:p></P>
<P >  双汇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肉类制品加工企业,去年的销售额突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亿元,超过五粮液成为中国第一食品品牌。今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月,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所持有的双汇集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亿元。最终,美国高盛集团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目前正在等待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o:p></o:p></P>
<P >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盛不符合收购双汇的竞标条件,因为按照当时双汇挂牌时的限定条件,竞标方不得在国内经营同类产业,也不得是同类企业的大股东,但高盛一直持有双汇最大竞争对手雨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的股权。<o:p></o:p></P>
<P >如果高盛成功并购双汇后,作为国际级的投资机构,高盛有可能经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3</FONT>年的阶段性整合,当其股权大幅增值后,它极有可能将其权益出售给真正的肉类食品国际巨头。到时,双汇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南孚并购案<o:p></o:p></P>
<P >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丁曦明总经理吐露了当时合资的苦衷∶“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谈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资,南孚的另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o:p></o:p></P>
<P >南孚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开始了∶首先是南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净赚了5800万美元!。<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1" Month="8" Year="2003">2003年8月11日</st1:chsdate>,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o:p></o:p></P>
<P >以上所举的是只是部分比较典型的例子。诸如此类的事件令人怵目惊心。像南孚等这样的恶意并购国人是不得不提高警惕的。已经被收购的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正在被收购的,我们又怎能坐视不管?国家有关部门是时候出来帮助国内的优秀民族企业反击外资的恶意并购了。地方政府更不能借改革之名,一点战略眼光也没有,肆无忌惮地出售优秀的民族企业和国有企业。对于这些优秀的民族企业,如果一个个都被外国人吃掉,那我国的经济安全还从何谈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何从谈起?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每一位国人的极大关注!!<o:p></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2 23:50:00
是很严重的问题啊,不能把好东西都让外资给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01:05:00
本来应该要“好男娶亲”,现在确实“靓女外嫁”。高层和所谓的“经济学家”有必要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16:07:00
中国的国有企业作的又烂,而且要并购他们的话还是层层批准。一般来说,他们那些所谓的管理层都是靠骗人民吃饭,除了会小团队、喝酒、抱二奶等等之外,据有真正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才不是很多,所以他们怎么愿意把自己的前途断送呢?而民营企业是自己的,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机制也比国有企业好很多。换作你是外国企业的老总,你也会吞并好的民营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23:53:00
这些企业并并购是由哪个部门来批准,,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理由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09:31:00

中国各地引进外资很过头了!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大力引进外资,给外资最大的优惠政策,相反民营、私营企业却连国民待遇都没得享受。严重点讲,现在对外资的政策,扼杀了基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很有卖国的味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