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自在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83cb30102dxxl.html
一直追看南桥老师的博客,今日发现其大作《知识不是力量》(瞧这书名!)上市。一时间有下单的冲动。虽然很多读者告诫过,专栏和电台DJ一样不能来真的,结集出版搞不好就见光死。但这么琢磨未免太小气了,无论如何,作为GR上为数不多坚持更新且质量保证的博客,买默默耕耘作者的二三十元一本书实在算不得什么,古时天桥乐看完了也扔几个子儿啊。
不过我们似乎不习惯给脑力劳动者付费。但凡一个一直免费的软件哪天突然变付费版了,老外们会说,终于可以给作者一些回报了。我们则必然要大骂开发者掉钱眼里了。不管是大到office、photoshop乃至win7开发起来长年累月投入如山似海,免费是必须而理所应当的。不论这软件已经带给我们多少便利,作者的睿思给过我们多少启示,这些创作者神思给过我们哪种程度的触动,我们的思维里只有两句:嗯,东西不错;什么?给钱?滚!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王啸坤近日推出无实体唱片《唱片》是种尝试,被乐评人们传论纷纷仿佛劈地开天,其实这算不得新鲜。早在李志出《你好,郑州》的时候,就开通了自行付费模式,其官网上很坦诚的写到:“这里可以下载到李志的音频视频文件。MP3压制得还不错。WAV你可以直接刻录成CD。下载不收任何费用。同时我们希望你在获得一些之后也付出你心目中的价值。当然,数目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你有这个权利。”这大概是我见过最轻松的文案,最实在的音乐人:什么是“你心目中的价值”,相信不仅李志的歌迷,所有的人心中有数。艺术带给人的体验从来不是拿金钱称量的,但是在下一顿馆子100+、买双好鞋500+、好的杜蕾斯都卖30多打车起步价15的通胀时代里,一张你反复听十几遍屡次低声和唱有时候还要借助其吸小清新之毒的唱片真的不如5公里打车一个KFC巨无霸那么值得?
近日看新闻,亚马逊着手跟作者签约,准备绕开出版这个行业,这让国外的从业者恐慌不已。相比之下,国内则要平静得多,一是则技术上还不接轨,二者咱们电子出版本身跟渣一样:慕容雪村20万字作品在盛大书城授权3年,你猜稿费多少?300元!还是人民币!你觉得出版业会害怕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思维里,鼠标点得来的东西是不允许谈价格的——老板,电子书多少钱一MB?那MP3呢?APE是不是还贵点?
承认残酷不代表前程无路,在作者们的奋争之下,“从来如此就是对的”的中国互联网业界也看到了进步。如今点开百度MP3,大部分已经显示“正版”的字样,让稍微有些版权意识的人仅剩的负罪感彻底消失,另外专辑处还提供卓越实体购买链接,可算失足多年开始从良,在彩铃之外,“海量音乐下载”终于和“产业”有了点联系。想想当初韩寒李承鹏们狠砸百度文库到当当网美国上市,也算出版业的逆势上扬,让人重拾一些信心。
不管如何,“付费给作者”是知识产权根本的核心:买南桥老师的书,给李志唱片定价,下正版音乐,以及点博主推广的广告、花钱看现场都是最实在的购买。如果都舍不得或力所不及,那推广让更多人知道吧,让买得起的人帮你付那一份——除非这作品真的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