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93 4
2011-11-04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授的职业看着光鲜,这个群体实际也有很多穷人,日子过得很窘迫。”“现在上一节课,三五十块钱,跟大学生搞家教一样。”这是中国青年报报道《大学教授苦乐不均》中引用的某高校教授的话。“富教授开宝马,穷教授骑飞鸽”,似乎在高校教授群体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中国青年报》113

   

    其实大学教授收入有差距,“苦乐不均”并不重要,教授收入也没有理由必须步调统一、水平一致。但是教授穷、教授苦,却是因为学科不受重视,缺课题,少项目,那就值得关注了。报道中说,“没钱的教授多集中在基础学科以及无法市场化、不受社会重视的专业领域。这些教授没什么课题,也没有项目,以教学为主”。而授课收入之低,和大学生兼职家教水平接近。这些教授穷,真穷得让人揪心。

   

    国家办教育,出经费,促进学科建设,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扩校址,盖大楼,聘海外学者,中国的高校数量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基础学科的教授收入拮据?

   

    这可能和前一阶段教育发展战略有关。在长期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指导下,一大批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社会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学科蓬勃发展,确实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那些针对性不强,无法快速出成果、见效益的数学、物理、哲学、历史等基础学科,并未能搭上这一战略的顺风车。实际上,应用学科的强势崛起,反而挤占了这些学科的研究经费。这也是虽然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都要抓”,却总是一手硬、一手软的缩影。

   

    基础学科是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的学科,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人类精神的基础,精神文明之基。基础学科长期受到抑制,拿什么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呢?无疑是想要空中筑碉堡,沙滩起高楼。而人的精神需求不是赵本山小品中的范伟,能忽悠了事。现代人的精神空虚,经济发展过快可能只是一个间接原因,最直接的恐怕还是没有将众多基础学科捎带发展起来。

   

    如今,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口袋里有了点儿钱的国人也有了更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家逐渐发现过去的培养模式难以教育出高水平的大师,国家开始给予基础学科更多研究课题、经费支持,各大高校似乎也开始重拾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等基础学科,启动“人文学科振兴计划”,开展“基础学科振兴行动”。应该说,为时不晚。学科要振兴,需要钱,也需要时间,我也有耐心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7 14:09:12
是啊 我老板都博导了 还是正教授 上一次课20人民币,要辛辛苦苦的讲3个小时!!!而且是在北京的高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6:58:54
学科要振兴,需要钱,也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22:16:48
如果上课挣钱,大学教授不如高中初中的辅导班上课的老师。这是现实,穷就必然了。所以愿意认认真真上课的少了!自然,学生就没有学得怎么样好。这样的学生以后当了老师也会被现实逼着这么干!所以,优秀的就多不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0 11:25:05
教师的工资至少应该高于公务员。否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