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的起源
中医刺血疗法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有了后来的中医刺血疗法。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的诞生,标志着刺血疗法理论的形成。东汉时期《伤寒论》的诞生,标志中医刺血疗法临床治病规律的出现。 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至明清,刺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刺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什 么 是 刺 血 疗 法
刺血疗法(也称低血容量血液稀释疗法)是指将机体内血液有控制性地放出,以使组织液或储存血液进入血管补充血容量,以降低血液浓稠性与黏度,使微循环恢复疏通与加强,改变血液的流速、流量与血容量,使重要的组织缺血、缺氧、酸中毒状态得到改善,使瘀血及病理因子排出体外,调整机体气血平衡,恢复机体气血失调,使五脏安和,从而达到预与治疗疾病的目的。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