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海归论坛一篇相关文章:
哈根达斯, 平生吃过两次, 一次是别人有票买了请我吃, 一次是我有票买了请人吃 . 都是有票 , 否则才不去送钱呢.
若许年后,我辗转到了美国,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发呆。原来哈根达斯在这里卖得如此便宜,三块多一大桶,买俩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我没有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战乱流过风尘的宫女。而陪我购物的美国友人的一句话粉碎了我这最后的幻想:“ 哈根达斯?那是什么东西?我从不吃这个牌子。”
那么,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可以维持什么样的生活?
首先来看食物。美国的食品卖得很便宜。我昨天的购物清单,是芒果、苹果、香蕉、生菜、小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21块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买得还没吃光,所以这次的购物单里没有)。假如是 21块人民币,你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什么?也许只有两个芒果。
其次看衣服。这一点更让人气愤。同样的牌子,居然在发达国家比在发展中国家贵,究竟孰富孰贫还真令人困惑。就以CK为例,一件白衬衣,大约 40块就买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许多,再同他们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没话说。而且彼酋之商场酷爱打折,动辄 40%off,令人惊骇。一个国内来的MM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国内时逛一次街买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块;在美国,除非你买LV或ARMANI这样一线的牌子,否则,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块还真是不容易。
至于球鞋、化妆品、下馆子、买机票之类,我就懒得再举例。当然他们的房子还是很贵的。大家的花销,基本都用在养车和供房子上。
美国的人工就是这么贵,贵到美国人不得不独立,不得不自己动手捅马桶、修草坪。一个朋友的老板跟我们开玩笑,说美国男性的第一大疾病不是心脏病,而是骨折。因为房顶坏了要自己爬上去修,然后十个有四五个会摔下来,跌得断手断脚。他就是修房顶时摔断了手,跑到医院去就诊,发展旁边坐着另一个跌断了手的人,他的邻居,另一个大老板。
写了这么多、这么多之后,我不知道我是否也在犯得便宜卖乖的错误。你知道,我现在在美国生活,也是这种贸易的受益者。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在广州工作,人缘非常之好,因为她同 Levi’ s的生产工厂有若干联系,可以以出厂价买到牛仔若干。我那位友人曾极之兴奋的向我展示她二百多块买来的Levi’s,眉飞色舞的说,市价要六百八。我来美后,一直没敢告诉她,这边卖的有多便宜。原价并不十分低,大约四五十块,可是商场天天做活动。我都是二十元一条买的,而且买两条时还赠了我一箱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