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10 2
2011-11-06

相传当年宰相张英(1637~1708)的邻居建房,因宅基地和张家发生了争执,张英家人飞书京城,希望相爷打个招呼“摆平”邻家。张英看完家书淡淡一笑,在家书上回复:“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甚感羞愧,便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家见相爷家人如此豁达谦让,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摘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9544028.html)。这个故事讲的是做人要懂得让步,要以德服人。

    但是,我国很多广为流传的经典名句却鼓吹铮铮铁骨的斗争精神,例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文死谏、武死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寸土必争、寸步不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 ,等等。

    那么,是斗争做勇士、还是谦让做君子,抑或装糊涂做傻帽呢?我对此的感觉和思考是:

    第一,斗争是对的、谦谦君子也很好、傻帽也蛮可爱,不论怎么做,就个人来讲只要有利于身心和谐成长,就社会来讲只要有利于国人共同富裕,就天下来说只要有利于万物共生共荣,你哪样合适就哪么做。

    第二,斗争精神有利于克制“对手”私欲的恶性膨胀,对“坏人”起到“杀一儆百”的震吓作用,促进公平公正;君子风范能唤醒一般人的良知和理性,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难得糊涂也可以帮你明哲保身,韬光养晦让你赢得崛起和强大的时机。

     第三,当制度能制约“坏人”,斗争精神就不太可取,应该做谦谦君子而默默奉献;反之,当“乱世”一锅粥,则必当横刀立马“我以我血荐轩辕”,用冲天豪气澄清宇宙灰尘,以滂沱激情遍洒干裂的大地。

    总之,平常心、耿直心、爱心,心心相映;战斗力、创造力、武力,力力用情。如此人生,足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6 12:37:18
好久没听先生高论了!果然是出口成章啊!受教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7 16:50:41
喜欢张英那封回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