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75岁的罗伯特·奥曼和具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84岁的托马斯·谢林。理由是两位经济学家利用博弈论理论研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冲突或合作关系的产生原因,“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这是近十年多年来博弈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学者第六次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约翰·纳什、约翰·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三人,表彰他们在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中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1995年和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分别授予了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和研究并创建信息经济学的莫里斯及维克里,理由是他们分别在这两个领域里进一步应用和丰富了博弈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关于“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与2002年诺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的研究中都应用并发展了博弈论的逻辑和方法。 博弈论如此倍受宠爱,关键在于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及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首先,国家利益冲突和国内社会矛盾激烈化为博弈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不同层次经济主体(主要包括经济区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和同一层次经济主体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矛盾主体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矛盾的范围和程度也在不断扩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希望自己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交易费用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等等因素约束了市场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这些局限条件也为市场主体的策略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博弈论——研究机智、理性的局中人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的学科——便应运而生。它在经济学上的运用,就是研究在局限条件下的市场主体之间博弈的不同行为方式或不同的策略选择,利益对立之间的策略问题以及这些行为选择及策略问题的运作方式的相互作用。它比一般传统微观经济学思想更为深邃,应用更为广泛。 其次,博弈论充分体现了整体方法论。博弈论与以往一般经济学研究方法不同。一般经济学方法是特定问题特定分析,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选择所用的研究工具。而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是一般分析特定应用,它提供一套研究利益冲突与合作的方法。它将特定经济问题纳入博弈四要素中以转化为待研究的博弈局势,而后加以分析解决。博弈论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研究分为三步:一是将特定经济问题翻译为博弈问题。由于经济问题经常是利益的冲突与制衡问题,这一翻译过程作为一种简化虽然会失去一部分信息,但可以突出经济问题中的主体结构,便于清晰地把握脉络。二是运用博弈理论方法得出博弈问题的解。目前博弈论虽已有较完整的体系,但仍未对博弈局势作出最终统一解决,所以这一步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有条件的、具有多种可能性结构,需要与下一步综合运用,三是将博弈问题的结论转换为经济学语言,同时与第一步中所省略的信息一起为原始经济问题提供解释。如果博弈问题的结论与省略信息发生冲突,则需要重新检查第一步的翻译过程,提出更为合适的博弈模型。信息经济学是不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即研究在给定信息结构的条件下,进行最优的契约安排。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LS的,都出来几个月了
Columbia的Phelps
不错啊
谢谢。。。正在看,。。。这回好像。。。还没看出来和博弈论有太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