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80-2005的中国
以美元表示的GDP综合增长6.23倍,年均8.24%。其中:
经济增长率年均9.74%,累计推动实质经济规模增加9.22倍;
通货培胀指数(以2000年为100)由25.4变为107.0,累计使名义经济规模膨胀3.22倍,年均通货膨胀率5.93%;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1.4984:1变为8.1949:1(均为当年平均汇率),人民币累计贬值4.47倍,年均-7.03%;
统计口径调整累计为-8.3%,年均-0.32%。
B.1964-1989的日本
以美元表示的GDP综合增长35.02倍,年均15.41%,其中:
经济增长率年均5.4%,累计推动实质经济规模增加2.73倍;
通货膨胀指数(以2000年为100)由23.3变为89.3,累计使名义经济规模膨胀2.83倍,年均通货膨胀率5.52%;
日元兑美元汇率从358.3:1变为137.7:1(均为当年平均汇率),日元累计升值1.60倍,年均3.9%;
统计口径调整累计为-3%,年均-0.12%。
由此可见,两国此期间通货膨胀率相仿,统计口径调整系数差距也不大,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两国货币汇率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日元一路攀升,推动日本经济对外规模水涨船高,稳据全球第二把交椅,而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我国经济总量严重“缩水”。
25年来,倘若没有人民币贬值(兑美元汇率保持在1980年水平),那么今天的中国GDP名义规模要大得多,人民也要富裕的多。2005年应该是121697亿美元,与美国不相上下;人均接近10000美元。
进一步假设,倘若人民币像日元一样,在25年间升值1.6倍,则本文引子中的“悖论”和谜团就不复存在了。那样的话,2005年中国GDP应达到316412亿美元,人均2.4万多美元,与1989年的日本几乎一模一样。
依据逻辑和科学方法推理出来的结果十分惊人,多数人意识上可能一时难以接受。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的无理性贬值确实是20世纪最后20年间世界上的一大怪事。正是它,“吃掉”了中国的迅速崛起,使我国在起飞近30年后仍然莫名其妙地混迹于落后国家行列,而同等时间内日本.为什么呢?归根结底,在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放弃自主的工业体系。
巴西早已建立了主流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所以它的发展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是刷盘子的命。俄罗斯刚建立理想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定着,它的发展是大致可以预期,未来10余年也还是刷盘子的命,只有少许讨论的必要。刷盘子经济非常好预测,一个小时可以刷多少是固定的,别说预期10年,就是预期100年,小学没有毕业的经济学家都可以胜任。可能是主流经济学家算术太差,把刷盘子经济体制定义为梦寐以求的理想经济体制。
中国的经济列车在僵化的体制驱动下急行,未来的行方如何,是日本学者爆炒的话题。对僵化体制的研究远没有对理想体制那么轻松,需要大量的数据图表进行比对,得到清晰的认识。这可能已经超过了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算术知识,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们如此论述过,可能也是他们急着要体制改革的原因之一。由于所处立场,观察角度的不同,结论大相径庭。主要分三类:
1.中国经济平安顺调运行,那么2020年中国的GDP大致与日本相当。平淡如白开水,毫无味道。
2.中国的地域格差和贫富格差持续扩大,超过一定水准,中国人有《水浒传》的造反情结,是世界上最难管的人民。那么如果遇到金融危机,整个中国会崩溃和分裂,比苏联崩溃更加惨烈。如果被不幸言中,现在真的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3.中国的产业发生飞跃,由蛹化蝶,那么2015年,中国的GDP压倒美国。GDP及增长率,只有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之间才有可比性,日本学者非常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名目GDP还是购买力平价。否则无法解释人均GDP是中国几倍的国家,现在才普及"三种神器",且还是中国产的。其实日本也经历了这个蛹化蝶的过程,1945一片废墟,1964年新干线开通和东京奥运开催,标志着日本跨入先进国家的行列。靠刷盘子实现GDP增长,根本就不能实现国家从后进变先进。其实日本在1945年已经是先进国家,只是还没有实物,但有技术和人才储备,约20年一发冲天。
其实中国70年代末也是先进国家,虽然实物很少,各种技术及人才齐备,与先进国家差距不远,所差的是批量生产的经验与机会,与1945年的日本非常象。还有比日本大很多的国内市场。当时的市场结构非常好,大家的收入相差不多,虽然名目收入虽不高,但实质收入高,是购买国货的好市场,也与日本很象。再加上政府采购和主导,可以很快补足批量生产的经验与机会,再施加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战术,就能使中国的产业迅速实现由蛹化蝶的飞跃。其实整就一个日本成长战略的复制,那么到上世纪末,中国就会在GDP上压倒美国。当然刚开始生活改善不快,日本也是进入60年代后生活才改善的,但会越来越快,一发冲天。毛泽东远见卓识,在70年代初时就已经看到了中国即将毕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80年代出现了战略偏差,源于自己定位错误。中国虽然清贫,但却已经博士毕业,是先进国家,怎能是刷盘子打工仔可以相提并论,即使当时的打工仔比中国有钱。一算人均GDP比人家少了一大块,着急了,赶快学着打工仔刷盘子打工,也就是参与国际大循环。提出"到本世纪末翻两翻"的奋斗目标,缺乏远大理想。博士刷盘子怎能是普通的打工仔可比,刷盘子的效率高多了,刷一小时的盘子,可比打工仔刷几天。一下子收入激增,原来是刷盘子而不是读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啊,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众不同。于是把参与国际大循环刷盘子做为经济战略。刚开始博士每天只刷一个小时盘子,生活改善奇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每天刷盘子的时间越来越多,收入当然也扶摇直上。学业逐步荒废,单位时间刷盘子的效率下降。约20年后,博士每天已经要刷8小时盘子,由于学业荒废,刷盘子的效率与普通打工仔相差不多,收入增长缓慢。博士着急了,是不是自己刷盘子的积极性不够,于是各种改革措施纷至沓来,每天12,16,或干脆24小时刷盘子方案都出来了。直到现在,这位博士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收入增长的动力。
经过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到今天,以钢铁、机械、电子和化学为中心的基干产业全线崩溃,钢铁业只能做粗钢,化学也只能生产初级原料,半导体产业早已消失,机械行业行将就木。中国几乎不能够独立设计生产现代化的工业产品,武器装备依赖进口,国民经济所需的各种装备也依赖进口,中国作为工业国家的基础已经瓦解了。没有基干产业的支持,所有的产业要么依附于外国,要么变成炒作者的泡沫。中国经过了百年轮回又走上了清末民国"水际制造业"的发展道路。使用外国资金,外国技术,依赖外国市场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的研发能力急速瓦解,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水际制造业"只需要高层管理者、高级官僚,和底层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人肉机器,不需要多少有知识有技术的中间管理者和工程师。人口的再生产也适应这种需求,教育产业化,使人肉机器的下一代还是人肉机器。即使大学毕业,也不能接受独立产业培训,还是人肉机器的候补。而高层官僚子弟和买办资本家的后代留洋镀金,从思想上与西方接轨,自然受外国资本赏识,回国继续作威作福作买办,为外国组织廉价劳动力生产。一个日益两极分化的社会在中国不仅有其政治氛围,而且在整个产业结构方面也已基本成型,因此很难逆转。中国的经济改革路径解决了精英阶层的经济需要,但却未能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也就无法改善大多数国民今后的生活状态。
毛泽东时代大方向是非常对的,包括人口问题,只要重工业运转起来,技术上来。人的吃穿用,都可以从国外进口,根本就不用担心什么。现代工业社会,所有的财富实际上就是重工业创造的,这种认识,日本人根深蒂固,什么GDP全是白忙。大家吃喝玩乐就可以了,跟本就不需要给外国人当装配工刷盘子。只要中国的重工业优秀了,那么中国的经济很快就会飞起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年百分之多少。只要重工业足够牛,就是把RMB对US$的比价倒过来,大家都没有脾气。老子的GDP就是美国的10倍。在重工业运转起来之前,任何改善生活都是对民族的犯罪,破坏重工业的也都是对民族的犯罪,这是日本人的铁律,也是日本被打倒后还能飞起来的原因,可能是日本所处的环境太恶劣的缘故,一场大地震,全瞎忙。所以日本人能够找出真正经济的原因,受灾后该如何恢复。轻工业和服务业能够创造GDP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好了就可以和别人较量,其实就是个陷阱。
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GDP增长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资源实物大量流入,而后者确是流出。而且就算非工业化国家GDP每年以两平数增长,工业化国家不增长,令你自好骄傲讲面子的人均GDP到时候也永远超不过别人(因为一旦人力成本一高,外资马上就走人,把它们的基干产业一彻,接着中国就瘫痪了,接着人民币狂贬),面子上也不会好看,而且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被别人像抽血机一样抽走财富,这是工业体系白痴们所无法明白的。
其实只要重工业发达,把人民币的币值调过来就是了,各位没有脾气,老子的人均GDP就是每美国的十倍。这样做不是胡来,可多数学文科的和据具有文科思维的人是无法理想解和想像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断你国家的币值与美元的币值是多少(官方定为多少,国际贸易为多少),只要你的重工业体系优秀,美国人能生产的,你也能生产,而且产量不低,技术水平一点也不比人差。但是由于不同的工业体系,技术标准根本不一样,也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所以对换率根本不说不了什么?如:美国人当初有IMB的个人电脑,苏联人有自产的六边形个人电脑,美国人有它们的汽车,苏联人有自产的莫斯科人、福特加等汽车,而且生产能力相当。这个币值对换率能说明什么?
不同的工业体系之间的之种道理,其实马克思也论述过,正如村里的人把村内的有特色的农产品带到大一点的村,有时他们的东西就会变成破铜烂铁一样。又如宽轨上的列车把它放在窄轨上那会怎么样?不就变成破烂了么?相过来窄轨列车放在宽轨上也是如此。所以就算以后的俄罗斯人均GDP超过苏联时期,也不可能真正达到苏联时期的水平一样,因为这时俄罗斯已没有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它以参加国际大循环。
实际上朝鲜和韩国这种国家本质上也是没有区别的,前者依附于当时的苏联工业体系(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日子也是不错的),后者依附于西方工业体系。
实际上非工业化国家,生产和组装消费品的机床、零部件、核心原料、技术等都来自工业化国家,只不过是给人组装罢了。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要人肉机器就行了,所以大学生在这些国家也只不过是人肉机器的候补对像。而且要进口大量的生产资料,那么就会有大量实物资源流出。中国现在的状况正是如此,在搞去工业化,融入西方工业体系,放弃自主的工业体系融入国际大分工。
所谓消费带动经济,完全是汉奸经济学,那么生产消费品的机床、零部件、核心原料、技术等来自哪里?还不是工业化发达国家,这要输出多少实物,完全是人均拼人家的机器,只有蠢猪才会去做,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GDP是一砣屎,多数蠢猪一样的中国人喜欢吃屎!重工业两三年就可以翻一翻,它有在指数上增长和技术上不断加速的作用,这一点轻工业、第三产业一切其它行业是无法比拟的。
所谓市场经济的实质的提高人的效率,计划经济是提高机器的效率,所以日本的中核产业全是计划经济。相当于用我们的血肉之躯去拼钢铁,又在做义和团拼洋枪洋炮的事,还以为自己能够复兴。日本为什么研究中国的基干产业,而不怎么去研究GDP。在日本人眼里,GDP纯粹是泡沫,因为各国算法各不相同,是靠产经联大树撑着的。中国为了GDP已经走火入魔,房价涨了GDP就来了。但民族的产经联倒了,日本和美国把它的产经联一撤,整个大厦轰然倒地,人民任由宰杀。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已经算发达国家,已有完整的工业体系。80年代以前经济也是高增长,为什么改善生活不快,因为一切资源都用在重工业上,也就是用母机来复制母机、只进行技术研究和更新,不准备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消费上。这种对法对于长远完全正确。假设一下,以轻工业、消费业为主,我们要进口多少机器设备,会有多少资源流出,这和殖民地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难道不能用数学公式算一下么,对于长远哪一种方式改善生活更快。在基干产业没有强大之前,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如果继续压强消费,不要改善生活之么快,到2000年时已经是第一工业大国,到时候人均GDP也会是世界一流的,而且还会有大量实物资源流入,没有必要一定要与西方工业体系进行循环,与第三世界循环是一样的,没有钱就印,贷款给第三世界国家,让它们用我们的机器、加工出的原料和技术给我们生产消费品,消耗它们的无穷人力和资源。慢慢从第三世界入手就可以架空西方工业体系,到时候世界也是我们的,任何国家的GDP(钱),必须建立在中国工业体系之上。中国就会像抽血机一样抽走它们这些夷类贱种的财富,中国人将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天堂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6 11:52:52编辑过]
在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的则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既要提高效率以推进经济建设的速度,同时还要让广大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为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思路-----以提高社会平均效率为优先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公平为关注焦点(简单地说,即效率优先,促进公平)。也就是说在我国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使社会更趋公平,使得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更加协调地发展和进步。
我国当前所建设的基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指导的新型的市场经济,
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本身就是反意词.马克思在《资本论》批评的就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在《资本论》在反复的交替使用。
中央计划经济确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和高福利,经济一点出不会出错。猪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等于一砣屎。集中控制的纯计划经济分散决策成功性的关键在于合理的价格体系(现代的计算机这么NB完全可以解出那上千元的矩阵),以及一个唯一的利息率!
只有计划经济发展和公平才是完全统一,在落后国家可以实行价格扭曲赶超性的倾斜式计划经济。在已经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可以进行均衡的计划经济,通过线性规划完全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必须摧毁中国的市场经济,再用十年时间在中国搞倾斜的计划经济以恢复完整的国民工业体系。
一旦完整的国民工业体系恢复,就用均衡式的计划经济来改善民众的生活,中央计划局计算出价格,让企业盯着这个价格进行线性规划,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和高福利。
或者是搞社会帝国主义,在国内继续搞价格扭曲的倾斜式计划经济,输出重工业,让下游国家的夷类杂种们给我们生产消费品,从第三世界入手架空西方的工业体系。
什么叫互补,美国和日本给我们生产衣服、裤子就是最好的互补。
大家赶快起来进行民族社会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