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49 4
2011-11-10

现在看来,海外经济学者在国内争议最大的人之一就是陈志武了,我打算说说我知道的陈。因为一个研究领域,我关注陈的三篇学术文章(其中两篇很知名,另外一篇结尾会提及)。关注他在国内的公开言论的时间很晚,大概从09年开始吧。


先从一条微博说起,大概三个月前有人在微博上发了一个美国商学院推荐必看电影十部,我看了一下列表,很多都没看过,但其中几部是知道的,比如有讲Nick Leeson怎么搞垮巴林银行的,据发微博的人说这些电影都是讲公司制度和金融体系内部各种利益冲突和各种阴暗面的。这个列表是否真实我也不确定,因为我知道有几部强调要independ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的商学院必看的电影并不在列表上。但又一想现在各大商学院都在加强Social responsibilitybusiness ethics的教育,有的商学院推荐大家看这些电影十分正常。


本来我也不打算发言,结果发现陈志武蹦出来对这个列表大肆批评,他并没有以商学院教授的身份去否定这份列表是虚构的,而是反复说不应该看这些电影,而根据他自己的描述这些电影的内容他是十分熟悉的,他说不能看的原因就是这些电影太左,是好莱坞对一些商业丑闻的放大和夸张,作为商学院的学生了解这些没有好处。


接下来的微博讨论也非常有意思,很多人要陈志武推荐一些表现商业金融正面的电影,陈志武说想了想发现没有。而我知道的一些商学院推荐强调要做independ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的电影,陈志武也没有提。


我对陈志武的这些言论并不意外,因为自从我09年看他的各种公众演说来看,我就发现他从来只谈股份制公司的好处,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几乎从来不谈负面性,而实际上公司制度和金融体系里面的代理人问题,利益冲突一直是金融学的研究主题,陈志武不可能不知道,但他选择了避而不谈。这点和他同为Yale大学教授,史上最成功机构投资者David Swensen形成截然对比,Swensen出版的两本名著,投资学必读书《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和《Unconventional Success》里面,将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和金融体系内部的利益冲突,代理人问题阐述得淋漓尽致。在今年八月Swensen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批评美国基金业的各种利益冲突而导致基金经理牺牲投资者的利益而自肥的文章,已经被各大媒体转载。


陈关于中国金融问题的各种言论,有中肯合适的,也有不合适的,这些都可以分别讨论,不应该因为他的观点不合适就全部否定。我的观点很清楚,也是特别要强调的就是,中国一定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引入竞争,开放金融体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就金融业的各种弊端做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一定要在制度安排上避免重复欧美国家的错误。恰恰在这点上,陈对美式金融体系的全盘赞扬的做法让我感到非常鄙夷。


于是我在微博上几次发帖问关注陈志武的网友,他在国内出书,做公众演讲,有没有谈及过他在美国是zebra asset management这家对冲基金的投资经理,而且他的公司有一部分投资在中国股票上,结果各网友的反应都是非常惊讶,说是第一次知道。因为我本人是研究对冲基金的,所以知道在对冲基金内部存在的代理人和利益冲突问题要比其他机构小得多,所以有点意外为什么陈志武在国内的公众讲座不提及这个身份,而我唯一参加过的他一次在大陆外的公众演讲,他的介绍是清清楚楚写明白了这一身份的。如果在国内将之隐藏起来则是涉及利益冲突。这个和他有没有因为隐藏身份而实际获益是没有关系的,哪怕他从来没有因此而获益也是不妥当的。当然实际上金融业的监管比这个要严格得多,比如分析师不能买卖自己分析的股票,股评师必须在每次评论结束的时候公开自己持有的股份。当然对称基金在持股份额不超过5%的情况下可以不披露信息,但像陈志武这样一方面高调要求中国放开金融,就中国改革的方方面面发言,又一面又基本讲自己的身份隐藏起来的做法,是非常不恰当的。要知道对冲基金的普遍做法是三种,一种是保持绝对低调,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是保持高调经常对媒体发表意见,这类人包括Soros这样的人人都知道其身份的投资人,第三种就是做每次公开演讲发表意见的时候,公开自己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的身份让读者和听众都知道。当然如果谈论的问题和有关身份不存在潜在冲突,则可以选择不公开这一身份。


后来我继续多次在微博上就此事进行调查,结论依然是绝大多数人非常惊讶,说是第一次知道。后来我又做了些搜索,发现陈接受过一次国内媒体采访,提及过这一身份,百度上关于他的介绍也有这一身份。但实际知道这一身份的读者和听众是非常少的,在绝大多数涉及相关话题的时候,陈是讲这一身份隐藏起来的。当然微博上也有人不相信我的说法,说应该让方舟子调查一下。总之陈志武对自己的身份披露就我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有明显不足之处。我是宁愿我的看法错误,希望陈的行为并无不妥。


顺便提及学术界一件往事,就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Andrei Shleifer90年代初期就俄罗斯企业和金融改革作为俄罗斯向哈佛大学聘请的顾问提出建议,他同时暗地里让其妻子(一家对称基金经理)投资俄罗斯的相关企业。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两人及助手被罚款350万美元,哈佛大学被罚款2650万美元。


以上仅仅是我就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写一个说明(陈曾经有篇纯理论学术文章出了一个大错这类事情我就不写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Raj Mehra编的Handbookof the Equity Risk Premium),有人说我是考陈志武的试不合格所以才出来批评他,哈哈,那么我周围那些和陈志武年龄差不多的人对其评价(主要针对他关于中国经济和历史研究中的逻辑漏洞和数据处理失误),以及网上那么多对他的批评意见(关于他在书面媒体和网络上的错误观点,比如他曲解其他人的文章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之类的事情)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10 11:27:29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0 11:31:18
利益是所有冲动的起点和归宿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1 11:01:52
Yale 如此而已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1 20:37:49
权当娱乐,何必那么认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