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5064 16
2006-12-08

如此相关的报道如下:

砸中小学教师"铁饭碗"后果令人担忧 2006年12月08日  来源:光明网

辽宁省的中小学教师职业今后将不再是“铁饭碗”了!据报道,到今年年底之前,辽宁全省中小学教职工将基本完成聘用合同的签约工作,实现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形成“学校聘教师,教师选学校”的用人格局(12月7日《时代商报》)。

虽然有校长对此表示十分赞同,但在我看来,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这种改革的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校长为刀俎、教师为鱼肉。这样一种格局,不仅并不必然地会导致“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效果,而且完全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并且必然地会导致教师待遇和福利的全面下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表面上看来,新的格局是“学校聘教师,教师选学校”,完全平等。但实际上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教师的数量过剩,而且每年还有大批的大学生加入“预备教师”的队伍,因此除了少数“明星教师”外,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能够保住饭碗,被学校续聘就算是三生有幸了,哪里还能谈得上“教师选学校”的问题呢?毫无疑问的是,即便学校在聘用时提出更为恶劣的福利待遇标准,教师也只能含泪接受,而不大可能和学校讨价还价。

这套改革方案的最荒谬、最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它实际上把目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完全归结为是教师的“积极性”和“素质”造成的,同时又假定校长不必为这些问题负任何责任,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打破教师的“铁饭碗”,而校长的“铁饭碗”却纹丝不动?对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明白,校长的管理才是目前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打破教师的“铁饭碗”,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难于解决——没有了“铁饭碗”的保护,教师只能生活在校长的怜悯之下,将更难对校长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衡。

从利益相关的角度来看,教师也比校长有更加迫切的需要把学校搞好,道理很简单:在现行的体制下,学校搞砸了,校长可以换一个位置继续做官,而教师却只能和自己的学校一起“沉没”。

也许有人会问:“铁饭碗”究竟还要不要砸?我认为这样提问太过笼统,更准确的问题应该是“砸谁的铁饭碗?”“从谁的饭碗开始砸起?”我的回答是:砸“铁饭碗”必须首先从校长开始砸起。只有让校长的升降荣辱和学校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小学教育才会真正有希望。

至于教师的“铁饭碗”,在满足这样三个条件后也可以砸:一是要对校长实行聘用制,受聘的校长不能再保留公务员身份,一旦落聘就要去领失业救济,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校长把学校搞好;二是教师对校长的任命、去留等享有一定的话语权甚至否决权,具体可以通过设立监事会的形式来行使;三是教师的聘用、解聘等事宜,都应该通过教师的行业工会等组织,以集体谈判的方式来处理,避免单打独斗谈判时的力量不对称。

由于辽宁省的这套教育改革方案没有包含这些内容,使得校长完全豁免于改革,因此可以说这套方案仅仅是校长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表述,对于提高教育水平来说,这根本就是号错了脉,开错了药方,它之达不到改革方案的设计者所标榜的预期目的,也是完全可以想见的。(郭松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8 14:12:00

终于从砸中小学教师的“铁饭碗”开始了。

果真如此,我为他们鸣不平。

执掌中小学教职聘用合同的签约工作的校长们属教育局管辖的干部,会遵照教育局领导旨意——“惯例”,最先砸最近这些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大学生们的“饭碗”。一是他们的资历较浅;二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关系”;三是他们不会大吵大闹,以至于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实在不明白,聘用合同的签约为什么首选的是中小学老师,而不是公务员或其它事业单位人员?从教育开始则为什么不从“海选”校长的工作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4:47:00
教师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将来,如果那样的话,国家不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9:40:00

基本同意楼主的意见

炸饭碗只是一种向就体制宣战的口号,关键是如何炸,老师?

校长?教育体制?

我觉得还是教育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9 16:07:00
以下是引用wt1986在2006-12-8 14:12:00的发言:

终于从砸中小学教师的“铁饭碗”开始了。

果真如此,我为他们鸣不平。

执掌中小学教职聘用合同的签约工作的校长们属教育局管辖的干部,会遵照教育局领导旨意——“惯例”,最先砸最近这些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大学生们的“饭碗”。一是他们的资历较浅;二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关系”;三是他们不会大吵大闹,以至于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实在不明白,聘用合同的签约为什么首选的是中小学老师,而不是公务员或其它事业单位人员?从教育开始则为什么不从“海选”校长的工作开始?

如此一来,教育局官员是“老板”,校长则是“包工头”,老师就是“农民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0 09:42:00

我不同意你们的意见!

辽宁省所走的这条路并没有错,现在就是要提倡竞争,优胜劣汰也是必然规律。尤其是目前中小学教师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只能走这条路。如果你们了解中小学师资水平状况的话,也会同意走这条路。

我只能先能赞同你们所说的一点,即,学校首先应该解决好校长问题,“看一所学校只需要看它的校长”这没错。校长应该通过教师选举,并得到社会的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