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456 0
2011-11-11

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到皇帝专制时代的过渡

——人类历史的探讨(7)

   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诸侯国的制度,在开始诸侯大多是周天子的亲属,所以封建制度还比较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诸侯国自然而然地就变成独立王国。独立王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争夺土地和人民的战争。这就产生了虽然名义上还是周天子的天下,但是周天子再也不可能统领天下了,称王称霸的时代来临了。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产生了挽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思想家。最主要的有四大学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这就是春秋时代的特征。百家争鸣也只是思想上的争论,但是各个独立王国却是以实际利益为目标,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就是是战国时期。但是人民要生存,战乱总是要避免,所以消灭战乱统一中华自然就成为人心所向的目标了,秦始皇顺其民心建立中华大帝国就是历史的必然。这就是秦始皇的伟大功绩。纪元前第八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历史进入历时二百余年的“春秋时代”也就是中国式城邦时代,直到纪元前五世纪末叶。

申国国君得到姬宫涅死亡的消息,就联合若干重要封国,拥立他的外孙姬宜臼登位。但镐京经犬戎部落一场焚烧和劫掠,人民流离,一片断瓦残垣,无法居住。姬宜臼只好将首都迁到东方三百二十公里外的洛邑(河南洛阳)。因洛邑在镐京之东,史学家遂称之为东周,追称镐京时代为西周

前八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进入春秋时代。周王朝所属的每一个封国,都有自己完整的本国史,但只有鲁国史留传下来。鲁国史称为《春秋》。留传下来的部份,起于本世纪(前八)纪元前七二二年。史学家就从这时候起,直到纪元前五世纪前四八一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称为“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的前二十年,正是纪元前前八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由郑、胡两国事件为主要精神的国际社会,显示出这个时代的特色。纪元前七一九年,卫国(河南淇县)政变,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卫国政变虽然失败,但政变却像瘟疫一样传染开来,在各封国接二连三发生,不可遏止。七年之后,纪元前七一二年,以礼教传统自傲的鲁国(山东曲阜),也发生政变。两年后,纪元前七一○年,宋国(河南商丘)政变。宋国政变后第三年,衰退中的周ZF,又受到致命的一击。
  
当周王朝势力萎缩,中央ZF丧失统御力量之际,长江中游的楚部落更加强大。跟当初周部落沿着渭水逐渐东移一样,楚部落沿着长江也逐渐东移。    纪元前七○六年,他们的酋长囗熊通进攻汉水东岸的随国(湖北随州),随国大败。为了缓和楚部落的压力,随国向囗熊通馅媚说,他可向周王朝中央ZF请求封囗熊通为国王。这件事在逻辑上就说不通,周ZF的国王不过也是国王,根本没有资格封别人再当国王,而且周王朝也绝不会傻到无缘无故鼓励另外冒出一个新的中央ZF。囗熊通不久就听到拒绝的消息,大怒说:“周王算什么东西,我想当王,就自己当王。”

    纪元前七四年囗熊通宣布建立楚王国,定都丹阳,势力范围西到巴蜀,东到淮河上游,面积广袤,不亚于北方的周王朝。周王朝当然不承认这个新王国,新王国也不在乎这种承认。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不得不改变称谓,把周王朝改称为周王国。因为在当时已知的世界上,周ZF已不是中国唯一的中央ZF,楚ZF起而跟它并存。同时,因为周王国事实上已不能控制和代表全体封国,所以在此后我们提到周王国时,不再是指从前那种统一局面的周王朝,而只是指洛邑(洛阳)附近那一小块日益缩小的王畿土地,它跟封国的地位平等,不再超过封国之上,有时还低于封国。

纪元前第七世纪封国间的战争升高,战败者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向战胜国乞和,当战胜国的尾巴国,即所谓接受“城下之盟”;一是想当尾巴国而不可得,被战胜国并吞。周王朝初期,各封国的面积相差不大,经过不断地并吞之后,就呈现悬殊的现象。强大的封国不断吃下弱小的封国而日益膨胀,小封国的数目因不断被吃而日益减少,未沦亡的小封国也因不断被蚕食而更加缩小。    封国内部,受到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国君不断地被敌国或被本国政变所放逐或杀戮。

    然而,无ZF状态的国际社会,不久即被纳入霸权秩序。一个超强的封国,用他强大的兵力和威望代替没落的周王朝的中央ZF,行使职权。一方面保护弱小的封国不受其他强大封国的侵略,一方面保护国君的传统利益不受国内新兴力量的冒犯,这种霸权形态,成为本世纪最大特征。

封国统治者都渴望有一位主持正义的英雄人物出现。他们所谓的正义,当然是指保护现存的封国不再被并吞和保护他们自己不再被逐被杀。于是一些野心勃勃的国君开始往这个目标奋斗,而且脱颖而出。他们并不希望建立自己的王朝,也不希望统一中国,只是希望建立霸权,成为一个霸主,诸封国以他的马首是瞻,就大大的心满意足了。在这种霸权政治形态之下,霸主代替周王朝国王和中央ZF的地位。封国本应朝见国王的,现在改为朝见霸主。本应向国王进贡的,现在改为向霸主进贡。纠纷争执本应请国王审理的,现在改请霸主审理。受侵略时本应向国王控诉求救的,现在改向霸主控诉求救。霸主唯一的依靠是武力而不是法理,所以职位不能世袭、武力衰弱时,霸权转移,霸主资格即行消失。

春秋时代,先后兴起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即齐国、晋国、秦国、楚王国、吴王国。

就在这种浓厚的崇古社会中,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诞生。孔丘是宋国贵族的后裔,纪元前八世纪九十年代因妻子太美而丧生的宋国宰相孔父嘉,就是孔子的六世祖父。孔父嘉的儿子政变后逃到鲁国住下来,遂成为平民。孔丘的父亲孔纥曾在鲁国军队中当一名军官,但他逝世的太早。孔丘是一个遗腹子,在母亲颜征辛苦的养育下长大。孔丘年幼时,刻苦地学习儒书,成年后即成为一个十分渊博的礼教专家,而且声誉鹊起,后来甚至得到三桓之一的仲孙觉的注意。仲孙党临死时,曾嘱咐他的两个儿子仲孙无忌和仲孙敬叔,去向孔丘学习这种知识。这是一个契机,使孔丘跟鲁国特殊形态的三桓政治结合。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