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76 0
2011-11-14
无论是可口可乐、耐克还是劳斯莱斯,这些有着久远历史的“洋”品牌名字,已经深入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之中。日前,有美国媒体发表评论称,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消费者又极其看重品牌名称的意义及内涵,因此给外国品牌起中文译名不仅是一项艺术,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12下一页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无论是可口可乐、耐克还是劳斯莱斯,这些有着久远历史的“洋”品牌名字,已经深入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之中。日前,有美国媒体发表评论称,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消费者又极其看重品牌名称的意义及内涵,因此给外国品牌起中文译名不仅是一项艺术,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2日文章写道,在一天的辛勤劳动结束之后,穿着一双“忍耐与克制”跑鞋,开着一辆“宝贵的马”跑车,同时打开一罐“既好喝又让人开心”饮料,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对西方人来说,这些品牌的名字是“Nike(耐克)”、“BMW(宝马)”和“Coca-Cola(可口可乐)”,然而博大精深的汉语却为它们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这些名字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欢笑,也为这些品牌背后的企业家们平添了几分欢乐。

  中国人对“名称”的重视程度,超越了全世界任何其它国家。当西方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带到中国市场时,会面临和中国父母为婴儿取名时一样的困境:小刚(喻意为“强壮”)和小云(喻意为“天上的云彩”)将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字。鉴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奢侈品销量更是直线上升,一个合适的中文译名已经成为外企入华极其重要的一环。

  文章援引朗标国际咨询公司上海分部的品牌专家弗拉基米尔?德罗维克的话说:“如果仅仅将为洋品牌起中文名说成是一项艺术,那只能算是管中窥豹。”事实上,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已经变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

  译名反映产品特质可深入人心

  《纽约时报》指出,成功译名的范例当属“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与其英文名“Coca-Cola”发音相似,但它还包含了对产品口味与“带来欢笑”属性的描述,这是原版名称中完全没有的功能。除此之外,“Tide”洗衣粉的中文译名“汰渍”也深入人心,它的字面含义是“洗掉污渍”。同音字的选择在这里非常重要,因为同样的发音还有可能是“太紫”,这对洗衣粉来说可不是什么好词。

  此外,类似的手法还有“锐步”,它不仅是“Reebok”的谐音,更有“敏捷的步伐”之意。以及“高露洁”,除了与“Colgate”发音相似,还可以被理解为“展示高度的清洁”。薯片品牌“Lay’s”的中文名字“乐事”,则被理解为“快乐的事”。“耐克”与“宝马”,同样因为漂亮的中文名字而深得人心。
12下一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