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二则
徙xǐ邪yé循xún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尝隐居南华山,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即“无为而治”。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人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为“老庄哲学”。   “庄生梦蝶、鼓盆之戚(妻子死,鼓盆而歌)、曳尾涂中”等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庄子的思想。
关于《庄子》
  《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散文大多是虚构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富有神话浪漫色彩,思想包含朴素的辩证法因素。鲁迅先生曾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