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至13日,来自全球的近300名北大校友代表齐聚重庆,参加两年一届的校友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履新不久的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以及校长周其凤、常务副校长吴志攀等校领导,一个不少出现在重庆的会议现场。
记者:这次在重庆举行校友会,领导班子几乎到齐了,为何如此重视?
朱善璐:对于校友会,不管是北京大学的党委或行政,还是我和周(其凤)校长都非常重视。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来说,都要看到它们的校友在母校发展建设中,在所在各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所作的重要贡献,付出的劳动和智慧。
我们重视校友,是因为只有他们的奉献、他们的付出才有北京大学,才有北京大学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
记者:在校友会开幕式上,你讲到自己一直在关注北大人取得的成就,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你心目中,哪些毕业生是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范畴?
朱善璐:在任何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北大学生,都是母校的光荣和骄傲,不管他是国家领导人,是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还是在最基层、最普通岗位上奉献的北大人,我认为价值是一样的。
记者:至今还在争论的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也包括吗?
朱善璐:当然。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卖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那一样是我们北大的骄傲。我想,这就是北大人的价值观倾向,就北大精神来说,在任何工作上做出贡献都是给母校增光。
记者:但通常的观念一直认为,好的高校就得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更应该担此责任?
朱善璐: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偏见,其实高水平人才不一定要在社会岗位上区分,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他的价值理念,他的思想作风,他的品德和能力。所以,不是说当领导人了才是重大贡献,在基层当村官的,也一样是重要贡献。
有区别吗?也有。那只是在工作中承担责任的时候,才有区别,有不同的责任,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记者:你理解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朱善璐:品德高尚,敬业奉献,敢于创新。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备这些素质,在各行各业成为出色的代表,应该就是一所一流大学最佳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