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6-12-13 15:47: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6-12-13 15:13:00的发言:

那我就顺你的思路:比如3个系统甲、乙、事物A,以事物A为主体,从输出的功用角度:事物A对甲的“功用”表示为:“事物A→甲”;事物A对乙的“功用”表示为:“事物A→乙”。


同理,以系统甲、乙都为主体,对于甲来说是输入效用表示为:“甲←事物A”;对于乙来说是输入效用表示为:“乙←事物A”。

请问在这里,“事物A→甲”与“甲←事物A”;“事物A→乙”与乙←事物A有何不同?只不过换个立场而己!

当然我上面是综合的说法,这样对于那些只执一头看世界的人来说的确不易懂。


价值判断就是指人的价值判断,非人事物没有智慧,只有“反应”,没有基于价值判断的“操作行为”。

你这不过是陈旧的万物有灵论而已。只有“人”才会世界,无生命的物不会世界,当然是“只执一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5:54:00
可见,你的价值观是一种效用价值观。不过,这种价值观有一致命的缺点,由于它以人为主体(参照系统),像上面的论述中:3个系统甲、乙、事物A,如果事物A为人,他的功用(劳动价值)对于甲或乙而言是效用价值,可对于事物A而言呢?不然,难道你的事物A只能是非人的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6:23: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6-12-13 15:54:00的发言:
可见,你的价值观是一种效用价值观。不过,这种价值观有一致命的缺点,由于它以人为主体(参照系统),像上面的论述中:3个系统甲、乙、事物A,如果事物A为人,他的功用(劳动价值)对于甲或乙而言是效用价值,可对于事物A而言呢?不然,难道你的事物A只能是非人的物?

哲学把人叫做主体,人的认识叫做“主观”。人外的事物叫做客体,客体的存在叫做客观存在。

心理学讲:任何行为都是有其目的的,或者说,行为都是对目的具有功用的。

我的价值观可以说就是一种效用价值观。在我看来,效用和价值是同义词,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而异。只有有效,才会有用,才会有效用,没有效用的东西,没有人说它有价值。请参阅:效用论不提也罢http://ecoblogger.bokee.com/5445313.html

一般来说,系统包含着构成元素。甲、乙、A放在一起或者其中之二在一起叫做系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16:28: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6:37: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6-12-13 15:47:00的发言:

价值判断就是指人的价值判断,非人事物没有智慧,只有“反应”,没有基于价值判断的“操作行为”。

你这不过是陈旧的万物有灵论而已。只有“人”才会世界,无生命的物不会世界,当然是“只执一头”了。

即然你不以物为参照系统也可,再顺你的意,那么像上面的论述中:3个系统甲、乙、事物A,如果事物A为人,他的功用(劳动价值)对于甲或乙而言是输入、获得的效用价值,可对于A而言却是付出、耗费的成本及其劳动目标对象所产生的功用(劳动价值)A付出、耗费的功用(劳动价值)是对甲、乙两人的效用价值,而甲、乙两人的效用价值对于A而言是客观还是主观?你可以说价值是因人而异、是主观的,但这因人而异、是主观是相对于接受者、获得效用者而者,但对于A的付出付出、耗费的成本及其劳动目标对象所产生的功用(劳动价值)难道A会认为没关要紧吗?当然不是,如果A是一个服务员,A会想他(或她)要在付出成本一定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服务达到最大功用——即顾客满意或获得最大效用;或在自己的服务达到最大功用——即顾客满意或获得最大效用一定时,使付出成本最小化。这其实也是我对你认为错误的那段文字在这一系统层次的简单描述。希望你能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6:47: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6-12-13 16:37:00的发言:

即然你不以物为参照系统也可,再顺你的意,那么像上面的论述中:3个系统甲、乙、事物A,如果事物A为人,他的功用(劳动价值)对于甲或乙而言是输入、获得的效用价值,可对于A而言却是付出、耗费的成本及其劳动目标对象所产生的功用(劳动价值)A付出、耗费的功用(劳动价值)是对甲、乙两人的效用价值,而甲、乙两人的效用价值对于A而言是客观还是主观?你可以说价值是因人而异、是主观的,但这因人而异、是主观是相对于接受者、获得效用者而者,但对于A的付出付出、耗费的成本及其劳动目标对象所产生的功用(劳动价值)难道A会认为没关要紧吗?当然不是,如果A是一个服务员,A会想他(或她)要在付出成本一定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服务达到最大功用——即顾客满意或获得最大效用;或在自己的服务达到最大功用——即顾客满意或获得最大效用一定时,使付出成本最小化。这其实也是我对你认为错误的那段文字在这一系统层次的简单描述。希望你能理解。

你要学会从定义展开讨论,而不是倒叙。任何结论都包含在定义之中。

你先提出“劳动价值”概念,然后又问什么客观主观。请问,你之前的劳动价值是如何得出的?还不是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吗?

同样的问题:什么叫做成本?以什么方式计量?如果你先入为主用客观变量定义它,结论当然是价值是客观的。

你那个18问我已经回帖了,不知道你满意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6:56:00

当然,从个人的付出、耗费的成本的最小化追求,及其引起劳动目标对象所产生效用的功用(劳动价值)的最大化追求,只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一个人的成本付出当然是希望获得效用回报,可以说成本付出是个开始、起点,获得效用回报是最终目的。但这个过程要如何才能使自身与目标系统双赢或整体最优呢?我构建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中人体系统功用与效用(优化效应)价值转化的一般模式∶个人(参照主体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劳动(功用)价值-→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客体或环境系统、主客整体系统效用(优化效应)-→新的结构功能重组-→再反馈给自身(参照主体系统)-→环境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功用价值-→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自身(参照主体系统)效用(优化效应)的过程。

另可参看:《信息和系统价值控制与从博弈到合作的原因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7:13:00

你的《信息和系统价值控制与从博弈到合作的原因 》我已经读过了。基本的感觉,你是在一个模糊的概念体系下展开思路的,这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最终你还得回到基本概念上: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成本、什么叫做效用、什么算是优化或双赢……以及这些变量如何统计计量等等。否则都是空谈。

设立一个大题目很容易。一般老百姓也会提出“人生的意义”这种让哲学家都感到无所适从的论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7:30: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6-12-13 16:47:00的发言:

你要学会从定义展开讨论,而不是倒叙。任何结论都包含在定义之中。

你先提出“劳动价值”概念,然后又问什么客观主观。请问,你之前的劳动价值是如何得出的?还不是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吗?

同样的问题:什么叫做成本?以什么方式计量?如果你先入为主用客观变量定义它,结论当然是价值是客观的。

你那个18问我已经回帖了,不知道你满意不。

呵呵!张先生对那个18问的回答有点简单,有几个回答与我想的不同,不过,现暂不作评价!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上面的问题吧!

你说“劳动价值”是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吗?如果你以人为劳动者的劳动目标对象系统,也许对于受用或接受者而言的确如此,但这“劳动价值”显然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或立场出发,劳动者的劳动目标对象系统当然不仅仅是个人,同时也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界。

对于什么叫做成本?以什么方式计量?这些问题我在 《[原创]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转化及其模式 对李志刚先生讨论过。看后莫忘指点!

2 3 ]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7:4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6-12-13 17:13:00的发言:

你的《信息和系统价值控制与从博弈到合作的原因 》我已经读过了。基本的感觉,你是在一个模糊的概念体系下展开思路的,这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最终你还得回到基本概念上: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成本、什么叫做效用、什么算是优化或双赢……以及这些变量如何统计计量等等。否则都是空谈。

设立一个大题目很容易。一般老百姓也会提出“人生的意义”这种让哲学家都感到无所适从的论题。

以下是这方面的劣作:

化效应的概念解读“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我是如何修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的

广义效用论与效用基数和序数的问题

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转化及其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7:55: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6-12-13 15:47:00的发言:

价值判断就是指人的价值判断,非人事物没有智慧,只有“反应”,没有基于价值判断的“操作行为”。

你这不过是陈旧的万物有灵论而已。只有“人”才会世界,无生命的物不会世界,当然是“只执一头”了。

请问你对“智慧”与“反应两个概念如何区别?我认为能回答这两个概念就能搞清“万物有灵论”的“有灵”,当然,如果从物质系统的演化过程而言,也就了解人如何从物进化而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18:22:00

你在劳动价值定义(劳动价值不过是“个人”输出或付出相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的功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的体现是以目标系统对象的效用或优化效应为价值参照标准的)中所谓的“优化”、“效用”都是人来进行评价的,而不是物的感受,物没有感受,没有价值观。

过去森林着火了,人们认为这是对森林的破坏;现在有科学家说,森林着火是自然现象,不必扑救。救火的结果使得森林非自然地茂盛,易酿成更大的火灾。所以科学家建议“烧就让它烧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20:08:00

如果劳动者的劳动目标系统对象不是个人而是指社会系统及整个地球系统呢?

不错,社会与整个地球的和谐、优化最终都是希望自身受益,但这是作为整体的优化、增值、熵减,比个人的优化、增值、熵减更有意义!现在,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行为己不再像原始社会那样对生态环境无足轻重,而是对地球牵一发而动全身(球),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看看城市的开发、还有工业化大生产、汽车等制造的温室效应。。。。。所有的这一切,为了地球的“健康”、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我们大家长远的利益,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不能不令我们重新考虑新价值观的重建!

谢谢与张先生的讨论!再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21:15: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6-12-13 20:08:00的发言:

不能不令我们重新考虑新价值观的重建!

“价值观的重建”和“什么是价值”是完全两码事。今天你认为这样好,明天你认为那样好,这就是价值观的改变或者叫做“重建”,但是价值作为”人对事物有用性的评价”这一定义并没有改变。价值观可以“重建”,这本身恰恰说明价值是主观可变的。

这个讨论在本人帖下进行,该说谢谢你才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21:17: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25 14:02:47
张建平 发表于 2006-12-12 19:2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6-12-12 19:16:00的发言:
在我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认为:价值关系是泛指任 ...
李德顺的价值论读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1-6 23:47:57
周遍咸 发表于 2022-12-25 14:02
李德顺的价值论读过吗?
没读过,看过简介属于旧的客观价值论,就不想再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