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5-1-28 10:24 
不是吐槽,是某些人对此理解有误。我纠正一下
好一个“稳”字。这个稳又从何而来呢。
能有遮风避雨的房子,君不见,说被强拆了就强拆了。没有私有产权的保护,哪里来的稳呢。
农民整日劳作辛苦了3年,种的果树眼看就要有收成了,忽然被告知地不租,要强行收回了。哪里来的稳呢。
这不是吐槽吗?
士,是古代所指四民“士农工商”中的低级贵族,以俸禄为衣食的主要来源,当然很多是没有恒产,要说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还真是不见得。知识分子而已,多读了基本色书,能忽悠的。跟贤人不沾边。只不过通过工作能够有稳定的收入。
四民并提,士工两个群体的私有财产是有很大不同的,有的有私产,有的没有私产,靠的是自己的学识和技术。
所以,上面所说的“稳”的理解,才更贴切。
你所说的,我见识过,但我们在讨论问题不能把应然和使然做出区别。尤其是在讨论政策的时候。当然会偶强拆强卖的事情。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讨论稳定的应然和实然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从解放前开始土改,一直到1951年底土改在全国基本完成,中央调研员巡视已经完成土改的地区,发现很多流民,也就是土地兼并开始出现,越早完成土改的地区越是严重。那时候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本建设不足,很多还是望天收。国家财力不足,无法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的工业基础孱弱,战争破坏更是雪上加霜,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流民的安置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难题。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土地所有权的分配问题。
通过限制农民土地所有权权能,让农民固定的拥有一份土地,获得稳定的土地粮食收入,保证能够活着,社会个能够稳定,这便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虽然这个标准很低。(不要再提三年自然灾害,我家长辈都认为专家的说法不靠谱)。
这是制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重要出发点。应然的问题。
实然上,就是我们看到的,随意撕毁的承包协议,随意征地,低价拆迁。
但是,农地集体所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当然,中国一下七八亿人口却是一个反面影响。试想一下,通过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城市无法接纳的流民,就不会有什么精力去大量生孩子了吧,或许现在中国人口也才不过四五个亿呢,那得多松快啊。
这个坛子里不是很多人说共产党骗人吗。说好的分地的,结果又没有所有权。这种话只能认为是吐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