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县干部》纯属炒作作者:
朱迅垚 2011-11-16 12:46 星期三 晴
《中县干部》被媒体报道后,几位朋友先是在微博上@我,之后这本博士论文的电子版也开始流传,又有几位朋友传给我,他们意思很明白,这书么,你评价最合适了。因为我也挂职,并且挂的职位与这位博士差不多。为了完成任务,我把这本书看完了。坦白讲,几乎是硬着头皮看完的,印象基本有两个,其一,此君引用的诗句实在有点无厘头,作者似乎要给全书加上一点点文艺范儿,但与全书内容搭起来如同杨振宁搭翁帆,因为书中内容枯燥无味,而那些诗句又肉麻得不知所云,不知道作者这些感慨从何而来;其次,先不说这书有没有价值,依我看,作者恐怕要归入“不厚道”之列,有人批评他“卧底调研”不符合学术伦理,其实我觉得首先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中县情况如果与全国情况完全不一样或者比其他各地官场黑暗几百倍,作者大可以大义凛然揭露出来,问题是,观看全书,中县官场没有任何差异性,甚至比其他地方官风更好,作者本人也屡次提到,中县干部群众作风质朴。我以为,作者有调研中国官场变迁的学术理想不错,但这种方式非常不厚道,尤其论文中对采访对象甚至不加任何保护,因为他所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中县的现实,对中县干部的姓名处理基本没有,这篇论文一定会对当地官员产生现实影响,这些影响由谁来负责?作者的某些行为尤其令人不齿,因为不少访谈涉及敏感,作者基本是通过喝酒接近等方式让不少官员对他失去防范甚至可能待他如朋友之时得来,作者竟然将这些访谈公之于众,不知他今后有何面目面对中县人。
那么,如此得来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呢,是否真像某些媒体将之捧到当代费孝通的高度呢,我估计,费老听了这话估计都要在九泉之下吐血。不要说语言的优美、逻辑的连贯远远不能相比,即使是文章本身也只能算是一篇不算太差的学术论文。不错,作者的确是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但数据之后是否有更加宏观和深入的分析?作者原本似乎要给大众提供一个“中国地方政治精英研究的一个完整翔实而有相当深度和厚度的县乡样本”,但我读完本书后并没有一点更深刻的收益,因为作者真的就只是展示了一个图景而已,他所说的都是官场和民间社会的常识,他只不过给那些碎片式的印象增加了数据和样本量而已,完全没有达到作者试图企及也是读者希望看到的高度:那就是由这个样本深探中国官本位社会的运作原理、形成机制以及深层文化动因。我原本还期望看到一篇当代费孝通的传世之作,现在我只能说,这是一本令人失望的论文,依我看,顶多算是组织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而已。如果这篇论文还有一点价值,作者通过媒体发布出来似乎也能让人理解,但这本基本没什么价值的东西竟然被作者通过媒体一炒再炒,我只能说作者动机有问题,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将这篇论文通过媒体炒作都不合适,如果是出于学术理想,那么好的学术自然会流传,用不着炒作,如果作者真有保护中县干部之心,也不会将其交给媒体。所以,作者的根本任务并非学术理想,只是为了炒作自己罢了。
转自天涯博客: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217970&PostID=3682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