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如何选拔学生
与许多一流名校一样,杜克大学拥有令人咂舌的录取率:在2005年的时候有18090名学生申请了杜克大学读书,但是最后只录取了1724人;而今年数字变成了20000:1600。那么,杜克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录取的标准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校长的答案中给出了三个关键词:聪明、好奇心和思维独立性。学校在招生选拔中将根据对申请者未来的前途判断来决定是否录取他们,校方试图评测他们将来是否能够对这个世界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他们成绩有多高。
校长先生说,在这一复杂的遴选过程中,既需要科学的判断,也需要比较微妙的艺术判断。然而,令我们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提到了一个词:“直觉”。他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直觉,需要一些猜测。有一点你们可能听起来比较惊讶,有年我们杜克大学和其他美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好大学,他们录取的时候往往会拒绝一些成绩非常好的学生,而会录取一些看来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会展示出更加广泛的兴趣和视野的学生。”
自然的,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最具特色的高考,2006年有将近一千万考生在六月六号七号两天参加了这场命运之战,而中国最优秀的几所大学将遴选出其中最优秀的考生,只不过这优秀的标准只有两个字:成绩。相比杜克大学以及国际上更多一流大学而言,我们的选拔制度不免单薄且缺乏科学精神。
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大学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的努力,比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就在2006年采取了完全脱离高考的面试选拔,而对这一大胆尝试,杜克大学校长的评价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和尝试,我们可以看这个实验的成果是否成功。”但显然校长先生并不赞同这一尝试,因为他接下来说道:“根据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我们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考虑多元化的因素,以前光看成绩,而现在光靠面试完全不看成绩,这样是否有失偏颇呢。”这样的问题,也多次被国内媒体和教育界问到,但从一所在自主招生方面拥有上百年经验大学的校长口中问出,则似乎别有一番深意了。
好铁是如何炼成好钢的
招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并不意味着能够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人才。作为培养出了尼克松总统的名校,杜克大学在学生培养上建树颇深。
杜克大学在本科生阶段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这是出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考虑,一个将成为化学家的人也不应该不知道历史,同样一个学历史的人不应该不了解科学,同时成为一个科学家的人也不应该不了解经济。但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刚刚入学的学生而言,他尽管选择了一个专业只是他认为他感兴趣的东西,随着时间的发展,他应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探索各种各样的学科,有机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何在,他到底愿意为什么学科奉献自己的一生,而这样的机会,是杜克大学可以给予的。校长先生强调说:“我知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大学的模式,不同大学的模式也各有长短,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人类的知识垄断,现在一个人在不同大学的经历也会对他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本科生阶段的轻松和多元化,研究生院则显得更加学术化。美国本科生的培养制度和研究生院的培养制度有非常大的区别,对于本科生的生活而言,应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是也非常令人激动,并且也非常有趣,而且对于所有的学生都有来自各方面的巨大的支持。校长先生以他自己的学习生涯为例:“我在研究生院的时候发现我是非常独立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应该在什么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你在读研究生院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兴趣领域,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个人调整。”
校长先生认为,美国最好的研究生院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改变,他们已经开始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他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说到底研究生院绝对不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所谓研究生院意义在于你要作出巨大的努力,来刻苦的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对人类的知识作出独特的贡献。他说:“最重要的是本科学院和研究生院并不是互相独立的,是一个持续的区间,不管持续的像光谱一样,是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不断加深知识的过程。”相信校长的这番见解,能够带给国内盲目考研的大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学术腐败,闻所未闻
当主持人问道布莱涵德先生,他是如何看待自己大学中出现的学术腐败问题时,校长先生露出了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说:“我想说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在我美国大学的个人经历中这种事情很少很少。在美国如果一个教授借用别人的学术成果、别人的文章,没有去致谢和没有注明的话,甚至如果不当的方式借用学生的作品,这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但我想说美国的教授并不仅仅因为害怕受到程序而遵守这样的规则,因为他们自己都是非常具有职业道德的,懂得自律。”显然,面对这个中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这位美国校长既无法理解,也无法参与。
同样的,面对中国高考这个上惊动中央,下牵连百姓的大事,当我们请校长发表评论时,他更是诚实的表示对此一无所知,无法评论。
同所有优雅的绅士一样,毕业于耶鲁大学且主修英国文学的布莱涵德先生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当主持人问及他在求学生涯中的头等大事是什么的时候,他不忘在节目现场的校长夫人,坦言遇到她才是对他最重要的事情,不知道是真情流露还是借花献佛。而当有网友问及为何杜克大学校篮球队主教练的薪水高过校长时,他又连连说:“中国的网友太可怕了,这都知道。”而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篮球教练的市场和大学教育的市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个市场决定他们的待遇也是不同的。”
当然,高薪留得住主教练,却未必留得住教授。在人才争夺战中,校长先生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如果一个学校的教授、员工别人都不想要,那也不是一件好事。别的学校对我们的教授表示兴趣,这至少证明我们的教授水平很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我们会尽我们一切努力来保证不失去我们最好的教授。”
“总体而言,大多数教授还是留在了我们杜克大学,即便他们有别的更好的机会,甚至别的大学给他们更好的年薪收入,他们也会留下来。并且我还想强调一点,我们作为大学本身要尽可能在教职员工中培养团体感和忠诚感,还有一种献身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在别的大学中可能不一定能找到。”
“如何留住教师,在这之中有很多措施,而最重要的是让人在这里工作之后产生一种归属感,试图把这个地方建设的更好,使自己成为这个学校的一部分,时间长了就会有这样一种忠诚感。当然同时还是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离开杜克大学,但也有优秀的人来到杜克大学,没有竞争可能就没有良性的人才流动了,这是有利也有弊了。”
大学国际化解读
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如何国际化的?布莱涵德校长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杜克大学的本科学院中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外语,实际上很多学生是在学中文,并且要求学生必须在课程中有很多国际化的内容。另外,超过50%的本科生他们在4年的本科期间都会到海外、到国外去学生一学期,甚至一年。那些不去国外学习一年或者一学期的学生,他们往往到夏季的时候也会到国外找一些实习的机会,比如到医疗的诊所或者其他的机构进行海外的实习。一所大学要成为国际化很重要的就是要吸引很多外国学生来这里就学,杜克大学有6千多名本科生,6千多研究生和职业学院的学生,其中30%都来自于外国。
在杜克大学是大约四百名中国学生,校长对它们的印象相当不错。他说:“我自己有非常愉快的个人经历,就是我跟很多中国学生见过面,并且我们相处的也非常愉快。我发现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很聪明,并且他们也非常珍惜在杜克大学学习的机会,并且也非常愉快。”
谈到杜克大学欢迎什么样的中国学生,校长说:“只要符合我们的要求、素质也不错,我们就会招收这样的学生,我们希望这样的素质会不断的增长。”他说,通过不断提高杜克大学课程的培养质量,通过一流的教学和课程,才能吸引到全世界的学生到杜克大学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