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 看到大家回复,欣慰很多,也许年轻很快就能评上副教授,可是在我看来,我最欣赏的不是受尽折磨,又想尽办法在学校评上副教授的那种人,而是在实务界混个差不多,等40-50多岁的时候,小有所成,学校又请回来做个名誉教授,退休后教书育人,这才是我人生理想啊。。。
Plus 看了大家的留言,补充下新内容,也许没那么牛,名誉教授做不了,但我想等上了年纪,回母校给学生们做做报告还是可以的,我硕士是企业管理的,自己若在企业干上个十多年,一定会有新想法,打算把那些实际问题体系化,再出个专著玩玩,还是可以的,我想这同样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照样能当老师,可影响力更大,自己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是吧,呵呵呵
Plus 我导师水平是很高,我很敬佩,但有时一起做研究的教师一是水平不咋样,二做事风格不欣赏,可人家就是比你年龄大,你永远叫他们老师,他们永远是头头是道给你讲。。。若长期与这些人共事,让我痛不欲生!大家有没有发现,学者们一个人干活可以,几个人干活效率反而下降,什么原因?可以研究思考下。
Plus
Q: "LZ以前工作过吗?很多人工作了才知道学校的好。"
My A: 还有很多人在学校了才知道企业好,我没工作过。但是我发现,一部分人喜欢做研究成了学者,一部分人不喜欢做研究也成了学者,一部分人不知喜欢不喜欢莫名其妙地搞研究成了学者,还有最后一部分人,为逃避社会或融入不了社会,搞研究成了学者,终于等老大不小了,才发现原来校园也很社会,压力也很大,也要看人脸色,突然发现想当好学者,原来假期只是名义假期。。。自己想改行吧又没综合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也差,改不成了,最终就那么混着,没成果不像学者,非学者吧没钱也不像,只好等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下岗浪潮。。。
plus
Q:"怎么最近都谈论这么悲观的话题?"
My A: 悲观的话题,说出来,就释放了,就能静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