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础货币进而通过存款创造机制改变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的改变会影响到利率,利率的改变又会影响到投资与消费,进而达到影响总需求和整个宏观经济、即实体经济的目的。其传导机制可以通过IS-LM分析,即通过改变LM曲线的位置来影响宏观经济,或通过AD-AS分析,即通过改变AD曲线的位置来影响宏观经济。
至于货币的性质,宏观经济学上有争论,不同学派有不同观点。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市中性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最终会反映在价格的升高上,而对于产出则没有多少影响,尤其是从长期来看,产出会位于潜在产出水平;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供给增加在引起价格的升高同时会增加国民收入,因为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两方的争论反映在对总供给曲线(AS)形状的理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