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前天指出,在美国,ZF、企业均举债消费或生产,这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很多启示,首先是金融改革与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牢记为企业、居民和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金融衍生品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发展衍生品要区别对待,衍生品中自娱自乐、自我服务、扰乱市场的坚决不发展。
  目前,金融与实体经济“疏远化”倾向在国内也有所表现。例如,债券市场服务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自身。此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上市,其合理性也可质疑。这些机构的行为被资本市场动态所左右,它们的主营业务已经模糊,并产生了一系列后果。历史上,我们曾发生过“3·27国债期货事件”。近年来的 NDF市场也与我国实体经济并不挂钩,但其却左右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些事件都值得重新反思。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坚持风险回避原则,不符合风险管理条件的贷款坚决不贷;要建立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预防并控制损失;要有充足的资本储备应对风险并能够转移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也使我国重新审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李扬认为,中介和市场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相符之别。我国正处于高新科技产业化并通过这一过程来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的时代。因此,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应当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但作为后发展国家,我国主要是承接发达国家已实现的高新科技产业化的成果,而推广这些成果,需要中介的大力支持。因此,继续发展金融中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